2015年6月6日,由國際綠色經濟協會主辦的“第六屆全球綠色經濟財富
論壇”在
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論壇以“引領新常態——創新驅動與綠色發展”為主題,匯集了一批具有影響力的
政策權威、各界專家及中外企業領袖近800人參會,通過智慧碰撞與商機合作,研究綠色發展的新機遇。
據悉,“第六屆全球綠色經濟財富論壇”由聯合國前副秘書長、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秘書長、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名譽會長沙祖康擔任大會主席,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解振華,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國務院參事、中國國家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國務院參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仇保興、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博鰲亞洲論壇原秘書長龍永圖,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高級顧問杜比等各界領導、專家出席了會議。
論壇圍繞2015年中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的轉型要求與機遇,提出了綠色發展理念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途徑之一。論壇將重點推動中國經濟創新驅動的要素,分享各產業綠色發展的商業模式,建立傳統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新興產業
市場聯動的中國經濟新常態合作發展體系,樹立引領新常態的經濟發展模式風向標。
大會主席、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名譽會長沙祖康做了開幕發言,他認為,中國經濟新常態的論述指出,經濟發展方式正在從粗放增長轉向集約型增長,過去傳統發展模式要轉向高效率、低排放的發展模式,這種發展模式正是綠色經濟的基本特征,綠色經濟集中代表了中國新常態發展方式,是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可以說中國經濟新常態呼喚綠色發展,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高層次的發展階段,創新驅動與綠色發展將成為引領中國經濟新常態的重要支撐。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解振華強調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方式,就要發展綠色經濟。他介紹道,2014年我國的服務業戰略性新型產業大力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不斷釋放,結構調整發展積極變化,發展質量不斷提高,
節能減排取得了十二五以來最好的成績,可以說新常態為我國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目標,建設生態文明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并且目前我國正在研究制定十三五規劃,希望本次論壇的成果能夠為我國加快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的水平發揮積極的作用。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對于企業創新發展提出了一些實操性的建議,他認為實現創新驅動拉動經濟需要從科學創新、管理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入手, 并強調科學技術的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率的提高是中國企業掌握核心技術與關鍵技術的必由之路。而新技術是新產業的靈魂,由此可見創新驅動與生產力要素不是割裂的是密切相關的,創新驅動最終還是要落實到提高勞動生產力的要素上來,以創新驅動進而推動經濟的發展。
國務院參事、中國國家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國務院參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仇保興、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博鰲亞洲論壇原秘書長龍永圖,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高級顧問杜比等嘉賓分別就大會主題發表了各自的觀點。
論壇期間還舉行了絲稠之路經濟帶產業聯通論壇、GBO-CHINA合作論壇、互聯網+CSR發展論壇、綠色金融與綠色產業聯盟峰會、環境產業峰會、現代農業峰會、綠色建筑峰會、GBO-CHINA合作B2B洽談會、中國秸稈產業化聯盟峰會等多場高級別的專業會議,探討綠色經濟在各個產業領域的發展模式與產業合作體系。
據論壇的創辦人、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鄧繼海介紹,全球綠色經濟財富論壇是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各項資源與合作體系的集中呈現。國際綠色經濟協會,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綠色經濟專業社團,是一個集聚專家智庫和企業家推動綠色經濟發展的平臺,在政府與市場、科技與金融、上層建筑與落地實施、中國產業與國際通路等方面具備了成功的實踐經驗與模式。國際綠色經濟協會致力于為工業、農業、能源、環保等產業及區域經濟提供綠色發展的能力建設,還重點開展了霧霾治理、生態沙產業、秸稈產業化、食品安全等幾大專項行動,充分發揮了綠色經濟專業社會組織的行業服務功能與經濟社會推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