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科院植物所所長、北京大學教授方精云領銜的團隊日前發(fā)現(xiàn),按照新的模型預測,中國森林的生物量碳儲量在2005~2050年將增加35.5億噸。這意味著到2050年中國森林將是一個穩(wěn)定且顯著的生物量碳匯。相關成果發(fā)表于《科學報告》。
目前,中國森林的特點是林齡小、生物量低以及幼齡林面積大。而最新研究顯示,這些森林在未來有很大的固碳潛力。
方精云和他的團隊采用了一種林齡—面積轉移矩陣模型,依據30個省1994~2008年間的森林面積和各齡級的生物量,以及中國到2050年計劃達到的森林面積,預測了中國森林在2005~2050年的生物量碳儲量。
據介紹,以前對于中國森林碳儲量的估算,沒有考慮到諸如森林死亡或者砍伐等波動的影響,因此有可能過高估算了中國森林的碳匯能力。研究者希望開發(fā)出更合適的方法,來更好地評估中國森林的碳儲存能力,從而為我國的
減排政策提供參考。
最新建立的模型顯示,中國森林的總生物量碳儲量將從2005年的64.3億噸增加到2050年的99.7億噸,增長55.2%。
《中國科學報》 (2015-07-13 第4版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