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国产精品影视,免费日韩av在线播放,中文字幕2区,超碰在线94,亚洲男人的天堂网,日韩av免费在线观看

我國自愿減排量(CCER)的開發與使用分析

2016-8-4 10:40 來源: 興業研究

我國自愿減排量CCER的開發與使用分析


根據《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自愿減排項目實現的減排量,經主管部門核證并在“國家自愿減排交易登記系統”進行備案后,可獲得相應數量的“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CCER可以在碳排放配額交易市場上進行交易,用以抵消(offset)控排企業等量的碳排放。碳市場引入CCER的主要作用在于鼓勵碳市場覆蓋范圍之外的企業進行節能減排,從而延伸碳市場的作用。這一做法肇始于《京都議定書》中設定的“清潔發展機制(CDM)”,鼓勵發展中經濟體自愿減排,實現的減排量經核證后(經核證的減排量稱為CER)可以向發達經濟體的碳市場出售獲利。

自愿減排量對于碳配額市場而言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能夠促成碳市場內外的協同減排、強化減排效果;但另一方面,自愿減排量的供給受減排項目開發規模和進程影響,因而外生于碳市場配額總量,并且具有不確定性,可能對碳市場配額價格造成一定的沖擊。 

1.我國自愿減排市場發展情況 

按照國家發改委2012年6月發布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自愿減排項目”需經主管部門核證其減排效果,并在“國家自愿減排交易登記系統”備案后,可獲得與減排效果相當數量的CCER用于交易或履約。截至2016年6月30日,中國自愿減排交易信息平臺公示的審定項目合計2198個,其中725個項目獲得備案,并有179個項目減排量獲得核證,預計可產生CCER現貨超過8000萬噸。2016年4月,國家發改委調整了CCER項目備案審批流程,取消項目上會審批環節,縮短了CCER項目開發周期,自愿減排項目開發進程進一步加快。當月新增審定項目546個,占CCER審定項目總量的24.8%[6]。

從項目類型看,風力、水力、光伏以及生物質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CCER開發較為充分,而農林碳匯、廢能利用、燃料轉換以及工業、建筑、交通能效項目的潛力依然有待開發。

2015年1月,中國國家自愿減排和排放權交易注冊登記系統上線, CCER開始作為交易標的進入試點碳市場。截至2016年7月,全國共有9個交易機構可以開展CCER交易業務,包括七個試點碳市場交易機構,以及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和福建海峽股權交易中心,后兩者分別與2016年5月和7月獲批,尚未開始交易。在已經開展CCER交易的7個試點碳市場中,2016年上半年CCER合計成交5868.4萬噸,為碳配額線上成交量的近兩倍。 

2.自愿減排市場發展的關鍵問題 

自愿減排量本身不具有價值,只有在被碳配額交易市場接納后,才具有與配額相當的市場價值。因此,自愿減排市場的發展取決于兩個因素:碳配額市場的接受度,以及配額價格,而兩者各自也都會受到自愿減排量供給規模的影響。

在《京都議定書》框架下的全球碳市場發展初期,CDM機制受到了歐盟碳排放交易機制(EU-ETS)的歡迎。在相對較高的碳價推動下,CDM機制迅速發展,帶來巨大的CER供給規模。在EU-ETS第一階段(2005~2007年),CER占EU-ETS市場配額供給總量的30%左右,大大超過預期,加劇了歐洲碳市場配額的過剩和碳價的快速下跌。而伴隨著碳價下行,CER開發的熱情也有所降溫。在EU-ETS第二階段(2008~2012年),歐盟開始限制CER的使用比例,進一步削弱了CDM項目的開發進程。而隨著2012年《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到期、第二期談判陷入困局,全球碳市場發展前景黯淡,導致CDM市場名存實亡(CDM市場發展情況參見圖1)。

從國外發展經驗看,合理規劃自愿減排項目開發進程、引導自愿減排量有序進入配額市場、平滑減排量供給的時間分布,是平抑市場沖擊、保持自愿減排市場長期、有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國碳市場在試點階段,便對CCER的使用設置了一些限制,旨在避免CCER不可控的供給對碳市場造成的沖擊(具體請參見《興業研究綠色金融報告:國內試點碳市場運行縱覽》)。據悉《溫室氣體減排項目備案暫行辦法》也將于近期出臺,規定了比試點市場更嚴格的CCER準入標準,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全國碳市場啟動初期的平穩性,包括:

2015年1月1日之后開工建設,并且必須要在開工建設之日起兩年內由審定和核證機構完成項目的審定報告;

農林碳匯項目,于2013年1月1日起之后開工建設,且須在自開工建設之日起三年內由審定和核證機構完成審定報告;

在全國碳交易體系管控設施上實施的項目不能申請減排量備案。

除了市場接受度與配額價格外,中介與金融配套服務的支持,也是自愿減排市場發展的要件。自愿減排項目只有在項目建設完成投產,形成實際減排效果之后,再經過一定的評估、認證和核證程序,才能夠獲得可交易的減排量。因此,從項目投資到獲得減排量,往往需要經歷較長的周期,期間面臨項目開發、減排效果,以及碳價波動等多方面的不確定性,并且在項目投資與減排收益之間存在期限錯配的問題。由于參與自愿減排項目的主體中存在大量的小型企業,參與碳市場的意愿、碳資產管理的能力,以及資金實力往往都較為薄弱。為此,全球碳市場孕育出了一整套自愿減排中介與金融配套產業,由大型金融機構主導設立碳基金,為自愿減排項目的開發和運行全過程提供咨詢與金融配套支持,并對實現的減排收益進行分成;另外還為CDM項目業主提供碳資產托管、碳資產抵押/質押貸款等服務,優化碳資產管理。

我國碳市場尚處在試點階段,受制于各試點市場分割、規模有限、流動性較弱,且交易體系不完善、面臨相關政策和交易規則的諸多不確定性,導致碳金融產品和服務不論是交易規模還是市場影響力均比較有限,成為我國碳市場建設進程中的一塊明顯的短板,也阻礙了自愿減排項目的大規模開發。

本文摘選:【興業研究】綠色金融報告(20160803):福建省碳市場建設的政策建議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