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国产精品影视,免费日韩av在线播放,中文字幕2区,超碰在线94,亚洲男人的天堂网,日韩av免费在线观看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商請提供全省2018年度碳排放強度降低目標完成情況自評估報告有關數據材料的函【陜環排管函〔2019〕64號】 ...

2019-4-16 15:10 來源: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商請提供全省2018年度碳排放強度降低目標完成情況自評估報告有關數據材料的函【陜環排管函〔2019〕64號】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
關于商請提供全省2018年度碳排放強度降低目標完成情況自評估報告有關數據材料的函
陜環排管函〔2019〕64號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統計局、省能源局、省林業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

  201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將應對氣侯變化工作及國家約束性指標碳排放強度降低考核由國家發改委轉隸至生態環境部。近期生態環境部將組織對2018年度省級人民政府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考核,要求4月30日前省政府提供陜西省2018年度碳強度目標任務完成情況自評估報告,隨后考核組赴現場考察評估。為確保按期完成省政府自評估報告,請貴單位按照國家《“十三五”省級人民政府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責任考核辦法》(見附件1、2)具體評分標準及數據統計要求,將本行業2018年開展低碳工作舉措、成效及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形成文字材料(加蓋公章)于4月18日前提供給省生態環境廳排污許可管理處(應對氣候變化處)。

聯系人:趙亞軍 續大康
電 話:029-63913166
傳 真:029-63913167
郵 箱:sxfgwqhc@126.com

附件:1.“十三五”省級人民政府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責任考核辦法
2.2018年度陜西省碳強度降低核算數據統計表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
2019年4月15日

附件1
“十三五”省級人民政府控制溫室氣體
排放目標責任考核辦法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16〕61號)以及《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的通知》(廳字〔2016〕45號)要求,為強化目標責任,確保實現“十三五”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標,在“十二五”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標責任考核工作基礎上,制訂本辦法。
第二條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責任考核工作按照責任落實、措施落實、工作落實的總體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獎懲并舉的原則。
第三條 國務院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責任進行考核,生態環境部會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相關部門組成考核工作組,負責具體組織實施。
第四條 考核內容為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標(又稱“碳強度控制目標”)完成情況和主要任務措施及基礎工作落實情況兩部分。
第五條 對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標完成情況,主要考核年度目標完成情況和累計進度目標完成情況。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國家下達的本地區碳強度控制目標,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合理確定年度目標,并將年度目標納入本地區年度計劃和政府工作報告,同時,在當年4月底前將年度目標報送生態環境部備案。
第六條 主要任務措施以及基礎工作落實情況考核能源節約與結構優化、低碳產業體系建設、城鎮化低碳發展、區域低碳發展、碳市場建設和運行、低碳科技創新、基礎能力支撐、國際合作以及相關保障措施等任務完成和工作進展情況。
第七條 考核工作與“十三五”規劃的執行相對應,采取年度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2018-2020年,每年7月底前完成上年度考核。在2021年6月底前完成“十三五”期末考核。
第八條 考核采用百分制,滿分100分,考核結果劃分為超額完成、完成、基本完成和未完成四個等級。考核得分90分及以上為超額完成,80分及以上、90分以下為完成,60分及以上、80分以下為基本完成,60分以下為未完成。
在期末考核中,未完成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五年規劃降低目標的地區,其期末考核結果為未完成。
第九條 考核工作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一)自我評價。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本辦法,結合本地區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具體工作方案,將上年度本地區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完成情況和任務措施落實情況自評報告報國務院,并抄送生態環境部。
(二)部門審核與現場核查。生態環境部根據省級人民政府自評情況,完成部門審核。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組成考核工作組,視情開展現場核查。綜合部門審核意見和現場核查結果,評定各地區考核等級,形成年度或期末考核報告。
(三)報批與通報。考核結果上報國務院,由生態環境部通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向社會公開,接受輿論監督。
第十條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責任年度和期末考核結果,作為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和領導班子綜合考核評價、干部獎懲任免和領導換屆考查、任職考查的重要參考。年度和期末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標完成情況將分別作為計算本地區年度綠色發展指數和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考核的相關依據。
第十一條 對期末考核結果超額完成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給予通報表揚,有關部門在經國務院批準后,對相關政策、資金及項目安排上予以優先考慮。
第十二條 對年度考核或期末考核未完成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參照相關文件要求進行批評、約談、整改和責任追究。
第十三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得篡改、偽造或者指使篡改、偽造化石燃料消費量等相關基礎統計數據,對于存在上述問題并被查實的地區,考核等級確定為未完成,并予以通報批評。對因失職瀆職等造成嚴重后果的,由紀檢監察機關和組織(人事)部門依紀依規追究該地區有關單位及責任人員責任。
第十四條 參與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責任考核工作的部門和機構中相關人員應當嚴格執行工作紀律,堅持原則、實事求是,確保考核工作客觀公正、依規有序開展。
第十五條 對考核結果和責任追究決定有異議的地區,可以向生態環境部或其他有關機關和部門提出書面申訴,有關機關和部門應當依據相關規定受理并進行處理。
第十六條 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制定年度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責任考核工作實施方案。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參照本辦法,結合當地實際,制定或完善本地區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責任考核辦法,并組織開展對下一級政府的考核。
第十七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附:“十三五”省級人民政府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責任考核指標及評分細則



“十三五”省級人民政府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責任考核指標及評分細則

考核
內容
考核指標 分值 評分依據 評 分 標 準
一、目標完成
(40分)
1.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年度降低目標 20 政府工作報告或年度計劃報告設定的年度計劃目標;核定的各地區年度降低目標完成率 根據年度目標的完成情況評分,年度目標完成率達到或超過100%得20分;低于100%的,得分為年度目標完成率乘以20。
2.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計進度目標 20 當年應達到的累計進度目標;核定的累計進度目標完成率 根據累計進度目標的完成情況評分,累計進度目標完成率達到或超過100%得20分;低于100%的,得分為累計進度目標完成率乘以20。在期末考核中,未完成五年規劃目標,考核結果即為未完成。
二、任務措施、基礎工作與能力建設(60分) 能源節約與結構優化(8分) 3.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完成情況 4 省級人民政府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考核結果 依據省級人民政府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考核結果,“超額完成”得4分,“完成”得3分,“基本完成”得2分,“未完成”計為0分。
二、任務措施、基礎工作與能力建設(60分) 能源節約與結構優化(8分) 4.非化石能源發展情況 3 本地區統計局或能源局等相關政府部門及電網公司出具的指標數據,核算采用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監測指標核算方法》 依據“十三五”省級人民政府非化石能源發展考核結果進行評分,在暫未開展考核的年份,可依據以下標準進行評分:
(1) 年度考核中,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消納可再生能源電力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比上年有所提高或完成本地區年度目標,分別得1.5分,持平或下降,均計為0分;
(2) 期末考核中,以各地區“十三五”期間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評分,完成,得3分,未完成,計為0分。
5.化石能源結構調整情況 1 本地區發改、能源或統計等相關政府部門出具的指標數據 (1) 對已經提出煤炭消費減量目標的地區,完成年度目標,得0.5分,否則計為0分;對尚未提出煤炭消費減量目標的地區,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比上年有所下降的,得0.5分,持平或上升的,計為0分。
(2) 天然氣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比上年有所上升的,得0.5分,持平或下降的,計為0分。
低碳產業體系建設(8分) 6.產業結構調整情況 2 國家統計局提供的相關數據、本地區發改等政府部門出具的指標數據 (1) 年度考核中,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完成本地區年度目標或比上年有所提高,得2分,持平或下降得0分。
(2) 期末考核中,以本地區“十三五”規劃所確定的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目標進行評分,完成目標的,得2分,未完成,計為0分。未設定目標的,參照第一條進行評分。
7.工業領域控排情況 1 國家及地區發改、工信等相關政府部門出具的數據或文件材料 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上年有所降低,得1分,持平或上升,計為0分。
二、任務措施、基礎工作與能力建設(60分) 低碳產業體系建設(8分) 8.發展低碳農業 1 國家及地區農業、統計、發改等相關政府部門出具的數據或文件材料 (1) 年度考核中,本地區化肥使用量增量較上年持平或有所降低,得1分,上升,計為0分;
(2) 期末考核中,本地區化肥使用量增量為零或有所降低,得1分,上升,計為0分。
9.生態系統碳匯增加情況 4 國家及地區林業部門出具的數據 (1) 年度考核中,造林面積完成各地區下達年度計劃任務的,得2分,未完成的,計為0分;森林撫育面積完成各地區下達年度計劃任務的,得2分,未完成的,計為0分;
(2) 期末考核中,造林面積完成各地區“十三五”下達計劃任務的,得2分,未完成的,計為0分;森林撫育面積完成各地區“十三五”下達計劃任務的,得2分,未完成的,計為0分。
城鎮化低碳
發展(7分)
10. 城鄉低碳化建設和管理 3 國家及地區住建等相關部門出具的數據或文件材料 (1) 完成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年度任務目標,得1分;
(2) 既有建筑完成年度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目標,得0.5分;根據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推進情況進行評分,最高0.5分;
(3) 根據商業和公共建筑低碳化運行管理工作(如健全溫室氣體排放臺賬記錄等)開展情況進行評分,最高1分。
11.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 3 國家及地區交通運輸、公安等相關部門出具的數據或文件材料 (1) 完成交通運輸二氧化碳控排工作目標,得1分;
(2) 省會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較上年有所提高、或達到40%以上得1分,持平得0.5分,下降計為0分;
(3) 道路運輸新能源(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車輛或清潔燃料車輛保有量比上年有所增長、或占有所有車輛比例達到60%以上得1分,持平得0.5分,降低計為0分。
二、任務措施、基礎工作與能力建設(60分) 城鎮化低碳
發展(7分)
12.低碳生活方式倡導 1 地區發改、住建、交通運輸、公安等相關部門出具的數據或文件材料 (1) 積極組織開展踐行低碳生活方式、綠色出行行動的宣傳及評選活動,得0.5分;
(2) 加強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低碳化處理,依據本地區工作進展酌情給分,最高為0.5分。
區域低碳
發展(5分)
13.部分區域率先達峰 2 地區發改等相關部門出具的數據或文件材料 省級已開展峰值目標、達峰路線圖和總量控制研究的,得1分;行政區域內有優化開發區域或其他區域(或行政區域整體)提出峰值目標,并形成明確達峰路線圖的,得1分;后續年份,根據其實現達峰路線圖、開展總量控制的實效進行評分,最高2分。
14.低碳發展試點建設情況 2 地區發改等相關部門出具的文件材料 (1) 對國家確定的低碳試點省(區、市)、行政區域內有國家低碳試點城市的省(區)、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或自行開展的省級低碳試點地區以及行政區域內開展低碳產業園區和低碳社區,進一步深化相關工作的,根據實效進行評分,最高2分;
(2) 積極組織創建低碳城市試點、低碳城(鎮)試點、低碳工業園區試點、低碳社區試點,根據工作開展情況及實效進行評分,最高1分。
15.低碳發展示范情況 1 地區發改等相關部門出具的文件材料 積極開展諸如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低碳示范園區、低碳示范社區等示范工作,根據工作開展情況及實效進行評分,最高1分。
碳市場建設和運行(8分) 16.全國碳市場與納管企業履約率 3 地區發改等相關部門出具的數據和文件材料 履約率達到100%的地區得3分,95%-100%(不含)的地區得2分,90%-95%(不含)的地區計為1分,90%以下的地區計為0分。
在全國碳市場啟動前,該部分分值歸入本辦法第17條第(3)項。
二、任務措施、基礎工作與能力建設(60分) 碳市場建設和運行(8分) 17.企業報告核查與配額分配 4 地區發改等相關部門出具的數據和文件材料 (1) 推動全國碳市場納管企業配備專人管理排放核算,制定排放監測計劃,根據工作情況評分,最高1分;
(2) 組織企業開展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活動,根據工作情況評分,最高1分;
(3) 按照主管部門要求,有效組織對全國碳市場納管企業核查,并按時報
送,根據工作情況評分,最高2分。
18.其他市場機制 1 組織開展碳普惠制、碳積分等其他機制創新工作,根據工作情況,最高得1分。
低碳科技
創新(2分)
19.低碳技術和產品 2 地區質檢、發改、經信、科技等相關部門出具的文件材料。 (1) 根據本地區考核年度內推廣《國家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所列技術的數量和進度、制定本地區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或開展CCUS等低碳技術示范和應用情況進行評分,最高1分;
(2) 本地區企業考核年度內有產品獲得節能低碳認證和標識的,得1分。
基礎能力
支撐(7分)
20.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建設及清單編制情況 4 地區發改、統計等相關部門出具的數據和文件材料 (1) 按照《關于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統計工作的意見》要求,健全本地區基礎統計與調查制度及職責分工,得1分;在統計部門配備相關專業人員,安排相關資金得1分;為建立完善省市兩級行政區域能源碳排放年度核算方法和報告制度、常態化清單編制等相關工作提供支持,得1分;
(2) 配合省級清單聯審工作,按時完成本地區清單編制及驗收工作,得1分。
二、任務措施、基礎工作與能力建設(60分) 基礎能力
支撐(7分)
21.溫室氣體排放信息披露制度 1 地區發改、企業等出具的數據和文件材料 積極鼓勵和引導國有企業、上市公司、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企業率先公布溫室氣體排放信息和控排行動措施,考核年度內有新增企業披露,得1分。
22.機構和隊伍建設 2 地區發改等相關部門出具的文件材料 (1) 設立應對氣候變化專職管理機構,并完善工作機制,確保專人專職負責應對氣候變化事務,得1分;
(2) 成立省級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技術支撐機構等,加強隊伍建設,并有效支撐相關工作,得1分。
國際合作
(2分)
23.低碳項目國際合作情況 2 地區發改等相關部門出具的文件材料 以下四項工作開展兩項及以上得2分,開展一項得1分,未開展計為0分:
(1)積極組織或參與南南合作相關項目和活動;(2)結合實施“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促進與相關國家開展低碳項目合作;(3)利用其他國家或相關國際機構優惠資金和先進技術支持本地區應對氣候變化工作;(4)舉辦或參與重大國際性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論壇
二、任務措施、基礎工作與能力建設(60分) 相關保障
措施
(13分)
24.組織領導情況 4 地區發改、財政等相關部門出具的文件材料 建立省級應對氣候變化小組,得1分;省級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或省級人民政府在考核年度召開會議,組織協調布置相關重大工作的,得2分;印發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年度工作重點,得1分;未開展相關工作,計為0分。
25.年度目標設定與考核情況 2 (1) 凡設定本地區二氧化碳強度年度降低目標并納入本地區政府工作報告和年度計劃報告,得1分;只納入年度計劃或由本地區人民政府下達了年度計劃目標的,得0.5分;均未納入的,計為0分。
(2) 發布本地區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考核實施方案,并對所轄地市州或行業開展年度考核,得0.5分;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考核結果進行社會發布,得0.5分。
26.資金支持情況 6 (1) 建立本地區財政預算科目并在考核年度內安排適當資金,根據在考核年度內資金設定、執行和保障情況進行評分,最高2分;
(2) 設立應對氣候變化專項資金,或從本地區節能減排資金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等資金中安排資金支持應對氣候變化或低碳發展相關工作,根據在考核年度內資金設定、執行和保障情況進行評分,最高3分;
(3) 創新氣候投融資機制,開展相關試點工作,積極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應對氣候變化或低碳發展相關工作的,得1分。
27.宣傳引導 1 組織開展“全國低碳日”等相關活動,全方位、多層次加強培訓和宣傳引導,開展具有特色的其他宣傳活動,根據活動情況及效果進行評分,最高1分。
小計   100    
注: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根據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率,結合全省(區、市)平均

附件2
2018年度陜西省碳強度降低核算統計表

項 目 單 位 2017年度 2018年度 數據來源和責任單位
地區生產總值指數(2015年=100) --      
地區生產總值(按2015年價格計算) 億元      
煤炭消費量 萬噸標煤      
油品消費量 萬噸標煤      
天然氣消費量 萬噸標煤      
外省調入電力量 億千瓦時      
    億千瓦時      
  億千瓦時      
本省電力調出量 億千瓦時      
說明:此表由省統計局負責填寫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