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能權與
碳排放權試點在幾個省都已經開始,其熱度超出想象。
四川省更是以300元的價格吸足了眼球。
用能與碳排放的主要區別是沒有工業過程排放環節,相應數據來源更為簡單,執行起來應該更為容易。從試點的進度來看,應該是用能權的交易會在明年落實。
從目前
水泥客戶群體主要關注點來看,主要還是集中在以下
問題糾結節點:
1. 預分配指標是不是少了,能不能多分一些?
因為預分配是按2018年度的用能指標,實際要以2019年度的生產情況補齊差額,也就是說,預分配指標沒有太多實際意義;
2. 企業2018年度生產量少,2019年生產的多,是不是吃虧了?
這個是的,因為有一個能源結構優化系數,如果能耗在2019年度比2018年度提高,就會乘以1.01的系數。
3. 協同處理的窯如何計算額外指標?
額外的指標要
第三方單獨把協同處置增加的這一部分剝離出來。
4. 特種水泥怎么計算?
如果企業有特種水泥部分,將在履約時扣除這一部分,即,特種水泥暫不納入。
。。。。。
用能權與碳
排放權同框,以后,更多的權益類交易同框。業主在履約的同時,需要更多的專業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