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業內人士10月15日在2021中國
碳交易與ESG投資發展峰會上表示,要發揮碳
市場對于實現"雙碳"目標的支撐作用,需進一步探索、完善全國
碳市場。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馬愛民表示,全國碳市場仍然處在起步階段,仍然面臨著一些挑戰,包括
政策法規還不夠健全,行業覆蓋范圍還比較有限,市場環境也并沒有完全成熟等。在這樣的情況下,要發揮碳市場對于實現"雙碳"目標的支撐作用,需進一步探索、完善全國碳市場。全國碳市場作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與生態環境、產業經濟、貿易、金融等領域相關工作都有密切的聯系。今年全國碳市場的順利啟動交易,是
碳排放交易體系關鍵歷程的關鍵時間節點,建成高效、穩定兼具國際影響力的全國碳市場仍然需要開展大量的工作。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全國碳市場運營中心副主任張瑤介紹,全國碳市場啟動以來,現在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碳市場,目前已納入
電力行業企業2162家。展望未來,她強調,一是需要積極推動全國碳市場的平穩發展。二是穩步擴大交易主體范圍。三是積極推動交易活躍度的提升。四是結合市場發展階段有序推動創新交易業務和交易品種的落地。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研究員、長三角綠色價值投資研究院院長助理任玉潔表示,大多數企業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碳是有價值的,更沒有意識到可以通過碳獲得金融支持。當企業意識到碳是有價值的,企業就會更關注內部如何使用碳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