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級政府必須站在歷史的高度,對我國當前所處發展階段有正確的認識,對經濟增速的正常放緩有正確的認識,提高對經濟增速放緩的容忍度;必須處理好“穩增長”與
節能減排的關系,堅持節能減排不放松,力度不減弱。在具體的
政策措施方面,可以重點做到以下三點:一是制訂合理發展目標。要適當下調各級政府的經濟增長目標,同時避免下級政府在上級政府制訂的增長目標上層層加碼;二是完善政績考核體系。要調整當前的政績考核方式,破除對GDP的迷信,降低經濟增長在政府考核中所占的地位,將節能減排納入政績考核體系,并不斷提高其重要性;三是嚴格把關項目審批。中央政府要嚴格控制對高能耗和高污染項目的審批,同時嚴厲制止各級政府為保增長而忽視節能減排,盲目上馬高能耗高排放項目的行為。
促進設備升級換代
經濟增速放緩的一個重要影響是對高耗能高排放產品的需求下降,這為相關行業淘汰落后產能,推進設備升級換代提供了契機。各級政府要多策并舉,多管齊下,推動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加速技術和設備升級。一是要加強財政資金引導。在
市場需求下降,企業經營壓力大的情況下,中央財政利用現有資金渠道,統籌支持各地區開展淘汰落后產能工作,避免市場出現大幅波動給企業經營帶來不利影響。同時,資金安排使用與各地區淘汰落后產能任務相銜接,重點支持解決淘汰落后產能有關職工安置、企業轉產等
問題。各地區也要積極安排資金,支持企業淘汰落后產能。二是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本著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企業技術水平的原則,鼓勵發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先進生產能力,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的落后生產能力。三是要充分發揮科技對產業升級的支撐作用。要更加重視節能減排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開發,集中力量攻堅一批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的高新技術、關鍵技術、共性技術。要統籌安排技術改造資金,落實并完善相關稅收優惠和金融支持政策,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規劃布局的企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對落后產能進行改造。
政策引導要優先考慮節能環保行業
在經濟增速放緩時期,為避免經濟硬著陸,政府必然會推出一定的穩增長政策來保持經濟平衡發展。各級政府在推出政策時,一定要優先考慮節能環保行業,避免新增投資大量進入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其一,要加大對節能環保行業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在項目審批時,適當向節能環保行業傾斜。另一方面,對于已經通過審批的節能環保項目,完善價格、收費和土地等方面的政策,在財政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積極拓寬其融資渠道。其二,要提高新建項目節能、環保準入門檻。嚴格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審查、環境影響評價和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完善新開工項目管理部門聯動機制和項目審批問責制。其三,要避免新增投資大量進入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新上項目與地方節能減排指標完成進度掛鉤、與淘汰落后產能相結合的機制。對違規在建的高耗能、高排放項目,有關部門要責令停止建設。對違規建成的項目,要責令停止生產。同時,對于違規項目,要嚴格審查其資金來源,嚴肅處理違規貸款。
著力推動國內企業提高節能減排技術標準
與中國經濟增速下滑相伴隨的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貿易爭端多發。綠色壁壘是西方發達國家常用的貿易保護手段,也是我國企業需要面對的重大挑戰。要應對這一挑戰,政府需要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推動國內企業提高節能減排技術標準。一是政府要加快節能減排的標準制訂。加快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準和終端用能產品能效標準的制訂和修訂,加快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汽車尾氣排放標準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的制訂和修訂,擴大工業設備、家電照明和信息通信等領域產品能效標準實施范圍。同時,鼓勵地方制定更加嚴格的單耗、能效和排放地方標準,推動節能減排標準的國際協調和統一。二是要嚴格執行現有技術標準。嚴格執行
鋼鐵、
水泥等高耗能行業節能設計及用能設備能效標準,沿江、沿海地區水污染防治全面執行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同時,加強節能減排產品
認證和檢測能力建設,強化產品認證,擴大節能產品能效標識范圍,加大節能產品政府采購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