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3-23 11:54 來源: 中國碳交易網
一、產業結構
分析中第二和第三產業結構用各地區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和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表征。按照能源效率分解方法,整體能源效率變化取決于兩種效應-產業間結構變化效應和產業內能源效率增長變化情況 。在產業間能耗強度相對不變的情況下,如果能源由效率低的部門流向效率較高的部門,優化能源在不同部門之間配置結構,則將帶來整體能源效率的提高,這時結構效應為正;反之亦然。產業 內變化效應主要反映各個產業自身能源效率增長變化的影響。因此,只有當結構效應和內部增長效應的加總效應為正時,可以判定能源流動促進能源效率的提高。換言之,如果檢驗變量系數為正值,這意味著能源在產業間的再配置是有效的。
二、對外貿易程度
這里,選擇固定資產投資中進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和外商投資比重等三個指標反映貿易開放程度。其中,進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分別采用進口/GDP、出口/GDP的比值表示。外商投資比重定義為三資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占全部固定資產的比重。由于商品的生產結構和貿易結構均直接影響著能源消耗強度,可以預見,如果出口商品中高耗能產品比重較高,則會降低國家整體能源效率。反之,如果進口產品具有較高的能源效率,則有助于提高國家能源效率。
三、市場化指標
采用兩個指標:第一、各地區市場化指數,該指標采用樊綱等在《中國市場化指數—各地區市場化相對進程報告》(20012002)中各地區市場化總量指數來度量,第二、非國有經濟工業總產值占全部工業總產值比重。前者反映地區市場化的綜合進展情況;后者集中考察不同所有制類型企業行為影響。
四、能源消費結構
選取地區煤炭消費、電力消費量占地區能源消費總量的比值來反映。值得說明的是,由于數據限制的原因,我們從能源統計年鑒上所得到的地區能源消費總量為其一次性能源消費量,而并非地區最終能源消費總量。但是,考慮到地區間各種能源折算系數差異不會很大,本文 認為各地區一次性能源消費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區間能源最終消費總量的差異。故本文這里采用一次性能源消費量對地區煤炭和電力最終消費量進行標準化處理,以此近似反映地區能源消費結構。由于電力屬于高效能源,預計能源結構中電力資源消費比重上升,有助于提高能源整體使用效率;而對于低效率能源煤炭,其消費比重的上升對整體能源效率的貢獻將會小于電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