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氫礦,向大海要水是未來氫能發展的重要方向,采用綠色
電力電解水制氫是獲取零碳能源的重要途徑。當前,我國海上風電技術發展迅速,隨著海上風電直接電解海水制氫技術實現突破,綠氫發展也將迎來更多可能。其中,海上綠氫如何送上岸,成為關鍵一環。
海水電解制氫獲突破
據《中國能源報》記者了解,上述海上風電無淡化海水原位直接電解制氫中試由
深圳大學/
四川大學謝和平院士團隊與東方電氣集團聯合開展,于今年5月中下旬在
福建興化灣海上風電場進行,使用聯合研制的全球首套與可再生能源相結合的漂浮式海上制氫平臺“東福一號”,集成原位制氫、智慧能源轉換管理、安全檢測控制、裝卸升降等系統于一體,在經受8級大風、1米高海浪、暴雨等海洋環境的考驗后,連續穩定運行超過240小時。
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和平表示,海水無淡化原位直接電解制氫技術在原理上跳出了傳統化學的范疇,通過蒸汽壓差的物理力學驅動,全部隔開海水中的90多種復雜元素及微生物對電解水制氫的影響,打破了世界上原本需要依靠純水制氫的傳統模式。通過取之不盡的海水資源直接制氫,并結合海上風力發電技術,未來將改變全球能源開發路徑。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風電新增并網容量1040萬千瓦,其中陸上風電989萬千瓦,海上風電51萬千瓦。截至一季度末,全國風電累計裝機達3.76億千瓦,同比增長11.8%,其中陸上風電3.45億千瓦,海上風電3089萬千瓦。
海上風電廣闊的前景為海水制氫帶來巨大發展空間。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出爐的沿海?。▍^、市)海上風電近遠景規劃已超150GW,其中“十四五”規劃近60GW。
從送電上岸到輸氫上岸
當前海上風電的主要利用方式是將獲得的電能通過海上電纜輸送上岸,再經陸地電網輸送電能給用戶,或者在陸地工廠制氫后輸送給用戶。海上風電直接電解海水制氫技術取得的新突破,為綠氫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目前看,歐洲在這方面有很多嘗試,海上綠電直接制氫,然后用管道把氫輸送到陸地使用。從國外實踐看,相比將電集中輸送到陸地再制氫,這種方式更加經濟,總成本也更低?!痹?a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北京塑料集團公司總工程師吳念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其中的關鍵是適用于海上輸氫的柔性增強塑料管道(FCP),這是非常特殊的產品,其復合有纖維增強層,可以兼具柔性和強度?!?/div>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各國都在探索發展海上制氫新技術,以及海上制氫后用管道輸氫上岸的新系統。例如,國際著名工程咨詢公司AFRA最近發布了對德國在建風電制氫工程AquaDuctus 采用“海上制氫—管道輸氫上岸”方案和采用“電纜輸電上岸再制氫”方案對比的分析論證,結論是前一種方案更快、更經濟且風險更少,系統成本低60億歐元,生產氫氣成本低15%。
“可以肯定,海上制氫-管道輸氫上岸技術方案將成為今后氫經濟的優選,這就為輸氫管道開辟了一個巨大的新
市場空間——海上輸氫管道?!痹本┑诙p工業局總工程師張玉川指出,海上長途高壓管道輸氫不可能采用難以制造成連續長管又易腐蝕的鋼管,需要采用在海上油氣產業中已經發展成熟的FCP。所以,在海洋工程領域有影響力的挪威船級社近年已經組織多國合作,共同探討制定輸氫高壓柔性增強塑料管FCP的技術規范。
海上管道具備應用基礎
公開信息顯示,國際上早先耐高壓的柔性抗腐增強塑料管FCP專為海洋石油天然氣開采研制,而且為滿足油氣產業的多種要求發展了系統的專門技術,并積累了在海洋環境下安全輸送可燃性氣的經驗。
“現在,為了滿足將海上大量綠氫輸送上岸的需要,業內開始將FCP技術應用到海上長途輸送氫領域。因為國際上已有海洋油氣產業生產和應用FCP的經驗,海上輸氫管道所需耐高壓抗腐蝕的柔性復合連續長管FCP也已在海上油氣產業中發展成熟。所以,基于海上輸送天然氣的技術經驗和基礎,海上輸氫產業可以實現很快發展?!睆堄翊ū硎?。
據張玉川介紹,國際領先的開發海上輸氫FCP企業荷蘭斯特羅姆(Strohm)就是原生產海上油氣產業用FCP的先驅者Airborne。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在海上管道領域已有一定基礎。例如,從開發到生產大量油氣都要通過海中管道輸送,其中部分是金屬管,部分是柔性FCP。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石油天然氣產業的大發展帶動了海中管道的更新升級。
“我國塑料管道業早有海上應用,如有壓或無壓的輸水、輸氣和排水管道,但沒有海上高壓輸氫管道?!眳悄畋硎?,“海上輸氫管道發展還沒有引起我國管道業的足夠重視,也沒有制定相應發展規劃,這與我國海上風電迅猛發展對海上輸氫管道的巨大需求形成突出差距。建議國家出臺相關
政策,加快推動海上輸氫管道相關技術研發和規范建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