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新能源汽車電池輸出的直流電,轉換為開車時所用的交流電,這是新能源電機控制器的應用方向。”日前,“你好,
碳中和”主題調研行活動走進蘇州工業園區,博格華納驅動系統(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格華納”)生產運營經理唐偉華這樣介紹他們公司的主打產品。
除了產品彰顯綠色發展理念,這家企業自身也在綠色低碳上不懈努力。2023年,在此前已經建成1350kwp光伏屋面的基礎上,博格華納二期建筑又增加了807kwp,計劃在7月份并網,截至目前,其光伏屋面累計達到2157kwp。2022年,該公司光伏屋面實際發電量154萬度,占到其總用電量的10%,并在當年獲評“國家綠色工廠”稱號。
2022年11月,蘇州工業園區上線
市場化
碳普惠交易體系,對企業碳
減排進行量化,并搭建交易平臺。該體系成為我國第一個碳普惠自愿減排交易體系,博格華納是首批加入者。“如此一來,我們可以更直接地實施負碳抵消工作,有利于打造零碳運營模式。”唐偉華說。
蘇州工業園區為何要“第一個吃螃蟹”?園區碳普惠運營中心負責人介紹說,一方面,當地高端企業云集,減碳需求旺盛,頭部制造企業有實力進行投入;另一方面,高端制造業暫未納入
碳交易體系,企業面臨缺少交易途徑,交易過程復雜,減排量核證、碳排核查與碳中和
認證成本較高等痛點。
在此背景下,由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統籌,國網蘇州園區供電公司協同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等專業機構,圍繞碳普惠減排量的認證、交易與碳中和抵消,建設了蘇州工業園區碳普惠體系。該體系為參與減碳行為的企業建立一套減排賬戶,通過將企業的減排行為量化、記錄、核發為有價的碳普惠核證減排量,實現“誰減排,誰獲益”,引導更多經營主體參與國家“雙碳”目標。
對博格華納而言,在制定碳中和線路圖后相關計劃正得到分步實施,如:開展各類
節能技改后,能源強度在4年內實現四連降,基于2019年降低了56%;使用綠色能源后,
碳排放得到大幅削減;使用負碳技術后,2022年已提前實現零碳運營,今年將推進申請零碳工廠。
目前,蘇州工業園區碳普惠體系的注冊用戶共60多家,今年預計可達到近百家。“我們將推動園區碳普惠的覆蓋范圍拓展,爭取在園區碳普惠體系的基礎上推動蘇州全市碳普惠體系建設,加強同長三角碳普惠體系互聯互通。”蘇州工業園區碳普惠運營中心前述負責人說。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