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已過半,在光伏行業2023年上半年發展回顧與下半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2023太陽能發電投資預期超過3800億美元,首次超過石油上游投資。
上述人士還稱,預計2023年全球能源領域投資將達到2.8萬億美元,低排放
電力投資占電源投資比重超過90%。此外,由于化石燃料價格上漲和進口不穩定,全球多個政府加快能源結構轉型。未來在光伏發電成本持續下降和全球綠色復蘇等有利因素推動下,全球光伏新增裝機仍將快速增長。
筆者注意到,IEA此前也預計,2023年太陽能產業投資為3800億美元,這意味著每天將有超過10億美元的投資進入太陽能領域;而2023年石油生產領域的投資為3700億美元,太陽能產業投資將首次超過石油。
另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發布的一項報告,2022年,全球在可再生能源、核能、零排放汽車和回收利用項目等領域的投資比前年增長31%,達到1.1萬億美元,而化石燃料的投資同樣是1.1萬億。
而在國際能源署的預測中,2023年清潔能源投資將達到1.7萬億美元,而化石燃料投資將是1.1萬億美元。清潔能源投資高于化石燃料,約占總投資額的61%,全球能源結構正在加速轉型。
能源結構轉型加速的原因之一是,受俄烏戰爭和地緣政治影響,化石燃料的價格持續上漲。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總干事Francesco La Camera此前就表示過,“可再生能源是目前最便宜的能源。”
在此背景下,光伏新增裝機持續增長。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日前發布報告指,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230GW,同比增長35.3%,累計裝機容量約1156GW。該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預計,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保守預測為280GW,樂觀預測為330GW。
IEA今年發布的《2022年可再生能源》報告中稱,數據受能源危機推動,各國可再生能源設備安裝明顯提速,未來5年全球裝機增量有望接近此前5年增量的兩倍。
但全球能源持續轉型的同時,國家間的“步調差”明顯。
IEA在《2022年世界能源投資報告》中稱,發展中國家擁有全球2/3的人口,但其清潔能源投資只占全球的1/5。除中國之外的發展中國家,其清潔能源支出仍停留在2015年《巴黎協定》簽署時的水平。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
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此前對媒體表示,“由于發展階段、收入水平、承受能力不同,南北方國家在氣候和能源轉型政策、歷史排放責任與補償、
碳排放權等
問題上長期持不同意見。”
“南北分歧”可能會持續阻礙著全球能源轉型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