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6日從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成都大運村新建建筑設施在規劃布局時,盡量利用地形高差減少土方量,從而降低原始生態擾動和建造
碳排放。成都大運村生活服務中心的“風之谷”,利用傳統建筑“冷巷”原理降溫,因為該區域不需要空調,一年能節電7萬度。
隨著成都大運村正式開村、各國和地區運動員代表團陸續入駐,成都大運村成為了社會各界關注的“地球村”。成都大運會遵循“綠色、智慧、活力、共享”的辦賽理念,在成都大運村建設運營中積極植入綠色低碳措施,著力詮釋讓全世界青年感受美麗中國、美麗
四川建設的生動縮影。
成都大運村“風之谷”將多功能大廳與商務商業用房之間的公共空間打造為南北通透的半室外通廊。經2022年夏季實際監測,自然風穿過由寬變窄的“喇叭口”區域時流速加快,形成負壓,從而帶來更多的室外氣流,也自然帶走了室內的熱空氣和濕氣,從而減少建筑能耗、降低建筑碳排放。
在綠化方面,成都大運村利用校園既有植被,并通過喬灌草的合理搭配豐富地表植物層次,綠化率達到50%。
成都大運村根據不同空間的負荷特性、使用時間差異等情況,量體裁衣地采取多種冷熱源空調,實現主要功能房間70%以上分時分段調控、獨立啟停,極大降低空調能耗、降低碳排。
在住宿方面,成都大運村居住區共分為A、B、C三個區域,共10棟公寓。公寓房屋內設備設施齊全,運動員們可以直接“拎包入住”。房間內配備了洗漱包,其中沐浴液、洗發水等洗護用品為100毫升容量定制款,相較于酒店普通小包裝更環保。
同時,成都大運村堅持“能租不買、能借不租”原則,簡化屋內陳設,房間內除易耗品95%的物資為租賃,可回收再利用;毛巾換洗頻次降為2天一次,布草換洗頻次降為3天一次,垃圾桶也做到了干濕區分離。運動員床鋪通過加裝尾凳加長至2.3米左右,賽事結束后,床具可重新組裝為大學生組合床構造,實現資源循環長期利用。
成都大運村內的1號和2號運動員餐廳由成都大學學生食堂改造而成,兩個餐廳總面積約1.7萬平方米,共設4340個座位。餐廳利用“天府智廚智能管控綜合平臺”進行食材管理、配送,實現整體產能提升30%、食材出成率提高10%、能耗節約30%、垃圾排放量減少50%。餐盤餐具餐盒均使用可降解、可回收材料,配備一套日處理10噸的廚余垃圾就地處置設施,促進資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