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放屁打嗝造成的溫室氣體效應并不遜色于人類工業活動,培育“低碳奶牛”成為乳業減碳重點。首屆世界奶業大會上,乳業專家和行業代表對此進行了探討。
我們在談
碳排放、溫室氣體時,總是先提到二氧化碳,其實甲烷也是一種常見的溫室氣體,而且它的威力比二氧化碳還大。
中國科學院官網文章顯示,以單位分子數而言,甲烷的溫室效應要比二氧化碳大上25倍。而最新的計算方式甚至得出甲烷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強72倍。綜合各方面因素,甲烷也成了是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溫室氣體。
說起甲烷排放,就不得不提牛了。牛是食草動物,為了分解植物和高纖維飼料中的纖維素、木質素等營養物質,牛利用四個胃室反芻,并借助胃中的微生物分解消化食物。這個過程會釋放大量氣體,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碳、甲烷、氫氣以及氮氣等,這些氣體不能被動物利用,牛便以打嗝和放屁的形式排出體外。
牛釋放的甲烷氣體中,有90%到95%來自口腔,而另外的5%到10%則是以糞便和放屁的形式釋放。這樣看來,牛打嗝的
問題,比牛放屁要嚴重得多。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二次兩年更新報告(2018年),動物胃腸道和糞便管理排放的甲烷占農業源甲烷排放量的58.5%。
養“低碳奶牛”可以說是乳業減碳的必經之路。那么,“低碳奶牛”要如何養成?
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在首次世界奶業大會上指出,奶牛養殖過程中可以通過日糧調控、育種、牧場管理及糞污處理等方面調控奶牛甲烷排放,奶業的碳排放貫穿全產業鏈。
“通過提高奶產量降低碳排放效果顯著,而奶產量與日糧水平、飼料消化率等息息相關,是飼養過程的整體體現。”他進一步表示,“遺傳選擇可能是幫助減少奶牛腸道甲烷排放的可行辦法,因為甲烷排放相關的性狀是可遺傳的,而且遺傳收益是持久的,并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積累。”
優然牧業研發總監徐明分享了通過數字營養提高飼料應用效率,與環境更友好相處的探索。“數字營養是通過傳感器、項圈和腳環等智能設備,手機、識別、選擇、過濾和使用奶牛數據,從而實現飼料資源和營養物質最優配置,實現牛奶生產智慧化,提高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率。”
優然牧業數字營養包括原料數字化、日糧數字化、消化數字化、環境數字化等7個方面內容,在牧場的精益運營、數字化賦能之下,優然牧業武威牧場在投產第二年就取得單產超過49公斤的中國奶牛養殖行業的突破。
現代牧業總裁孫玉剛則分享了種養一體低碳運營實踐。“現代牧業開發多種糞肥還田模式,實現糞污資源全量化利用,形成一系列循環經濟模式。”孫玉剛指出,2022年現代牧業通過生物質沼氣替代化石能源,實現
減排7萬噸,公司的糞便管理及資源化利用系統較絕大多數系統實現溫室氣體減排40%以上。
所謂種養一體化,是指通過生物發酵農業廢棄物、生活濕垃圾等有機資源,制造出安全、營養、對環境友好的微生物肥料和飼料,打通種養一體化產業鏈條,從根本上降低環保支出和飼料成本,少施或不施農藥化肥、抗生素,產出安全、綠色、有機的生態農產品,建立人與作物、家畜、土壤良好循環互利關系。
《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中明確提出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優化調整種養業結構,促進種養循環、農牧結合、農林結合。隨著國家“十四五”規劃的實施,要求推廣“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發展農區畜牧業,分區域推進現代草業和草食畜牧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