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我國建筑存量增長近50%,建筑能耗水平也在持續增長。而建筑供暖、供熱、照明、空調制冷、通風等都需要能源。
如果使用煤電,肯定會一定程度影響空氣質量;如果使用天然氣,對空氣的影響就會少一些。除非百分之百使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否則必然會對空氣產生影響。但究其根源,對空氣的影響效果還要看其發電形式。正因為如此,世界很多國家都把建筑
節能作為降低城市空氣污染的一個重要手段,對建筑節能的推廣不遺余力。
我們能做的就是降低人對能源的消耗,這才是解決霧霾
問題的根本之道。如果大家都能設計節能型建筑,減少能耗,就能減少霧霾產生的根源。”江億說,除了空氣污染外,建筑還可能給城市帶來熱島效應。“固體物、建筑的反射,使得空氣中的熱能無處吸收和釋放,就會帶來熱島效應。”他認為,如果每一棟建筑的節能都能做好,城市的熱島效應就會降低一些。增加綠地公共空間,也能緩解熱島效應。
目前,我國建筑運行能耗一直維持在社會總能耗的20%到25%。在保證我國各部門經濟建設健康發展的情況下,未來建筑能耗最多也不能超過社會總能耗的25%,即10億噸標準煤以內(不包括生物質能耗),這一用能總量不包括安裝在建筑物本身的可再生能源。
但從2012年的數據來看,現有建筑能耗已經接近7億噸標準煤的商品能耗,還要再加上相當于1.2億噸標準煤左右的沒有納入到商品能源范圍的農村使用的生物質能源。
這樣,我國今后10年內可以承受的建筑運行總能耗的增長幅度不能超過20%,考慮到目前建筑總量的持續飛速增長,能否實現這一控制目標將是嚴峻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即將頒布《建筑能耗標準》,給出不同地區不同功能建筑各種用能途徑的用能強度標準。從建筑的實際能耗數據出發,這為進一步開展建筑節能工作打下基礎。建筑節能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實際的建筑運行能耗,這一標準的頒布和實施將大大推動我國的建筑節能工作從“追求性能”轉向“追求效果”,從“節能能力建設”轉向“真正減少運行能耗”。
中國建筑節能的思路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應該注重生活方式的變遷與能耗的總量控制,我國與歐美發達國家的建筑節能思路是截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