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加大科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997-1999 年, 中國CO2 排放量累計下降6.53% 的主要驅動因素是工業部門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而深層原因可能是研發經費支出大幅提高所推動的技術進步和工業企業所有制結構的變化。因此,面對我國第二產業主導的現狀,在重工業的高耗能行業部門,推進生產技術的進步,實現生產部門能源強度的下降,可以有效減少
碳排放量。
第二、政府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
節能減排政策。在保持經濟一定增長速度的前提下,適當控制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避免過快發展速度帶來的對環境的極度破壞,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同時制定經濟發展轉型戰略,實現低碳轉型,選擇節能為主,發展清潔能源為輔的轉型戰略。
第三、通過碳排放國別賬戶實現碳排放預算在各國間的合理分配。首先通過人均相等的原則界定各國歷史累積
排放權和未來初始排放權,對全球碳排放預算在國別間進行初始分配;其次,根據國別排放預算和實際排放量的等因素的變化,對賬戶進行動態核算。碳排放國別賬戶的設立有助于限制和規劃世界總體的碳排放量,使碳排放量具有計劃性和可控制性,對于碳排放量超出預算范圍的國家,可以通過排放權的交易,買入排放賬戶盈余的國家的排放權,從而在不增加全球總排放量的基礎上,滿足自身需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