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1月14日,美國白宮宣布,他們計劃在2025年實現在2012年基礎上減排45%的甲烷氣體。一系列的舉措顯示了美國政府開始越來越重視氣候變化的問題。去年6月,美國白宮表示,各個州需要在2018年之前向美國環境保護署(EPA)提交碳污染相關的解決方案,并在2030年之前實現將碳污染減少30%的目標。 去年11月,全球兩個最大的
碳排放國--美國和中國達成減排協議。其中,美國將于2025年實現在2005年基礎上減排26%-28%的全經濟范圍減排目標并努力減排28%;中國則于2030年左右讓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努力早日達峰,并計劃到2030年,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提高到20%左右。隨后,在12月份舉行的利馬氣候大會上,近200個國家達成了一項新的氣候協議草案。
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中,甲烷氣體只占了9%,而二氧化碳最多,達到近82%。不過光從比例來看其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并不科學,據了解,甲烷氣體對氣候變化產生影響的速度及輻射捕獲能力上都要比二氧化碳高出20%。而據EPA統計,大氣中近60%的甲烷氣體都來自于人類活動。
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氣候與清潔空氣項目負責人David Doniger稱,甲烷排放量新限制規定將成為遏制氣候變化的最大機會。
不過顯然,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并不贊同這項新
政策。這些公司表示,他們已經投入大量資金尋找該問題的解決方案,而新政策將損害到他們的生產利益。雖然現在國會中占多數席位的共和黨向來不喜歡環境相關的法案,但奧巴馬領導集團決定繞過國會,通過《清潔空氣法》實行甲烷氣體排放量限令。據悉,《清潔空氣法》可授權EPA設定某種污染氣體的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