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23年原油產量實現穩中有增之后,勝利油田再傳捷報:時隔十年,三級儲量重上“三個一億噸”;綠色低碳、新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卓有成效;上產降本增收創效攻堅行動扎實有力……
油氣上產,
電力先行。一張電網覆蓋
山東省6市16個縣區,線路長度13762公里。作為國內最大的企業自備電網之一,勝利油田電力分公司深化“油電一體化”服務,建強電網“大動脈”,將電力生產融入油氣生產全過程,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助力油氣增儲上產。
護航:提升供電保障
盛夏時節,大地蔥蘢疊翠。歷時86天的油田電網檢修圓滿結束,這是近十年來油田電網檢修和改造工作量最大、風險等級最高的一次,共檢修變電站62座,線路273條2774.6千米,處理缺陷5881處,覆蓋3座220千伏樞紐變電站的“三站一線”重點工程升級改造與電網檢修同步運行。
電力分公司把檢修與油氣生產、勝利發電廠機組大修、電網提升三項工作同步組織實施,堅持“檢修圍著油井轉、工作圍著上產干”“一停多修、修必修好”,實現少停電就是最好服務的保障承諾。
近年來,為化解電網安全平穩運行和油田高效勘探開發需求間的矛盾,電力分公司加快主電網規劃建設和維修進度。電力分公司經理劉玉林介紹,通過統籌國網與油網、高壓與低壓資源,推進標準化設計、模塊化建設、標準化采購、信息化提升“四化”升級,勝利油田從國家電網500千伏變電站引入主力電源,預計兩年內實現油田電網220千伏電源由5條拓展到16條,徹底解決油田主網供電能力薄弱
問題;通過推進110千伏海三變電站新電源引入,確保海上主力油區電力供應穩定。
電力分公司與采油廠共同商討,強化油田配網維修改造提升工程,重點改造沿海、高產區塊、稠油區域的配網系統,做好網電鉆機、壓驅、作業以及特殊區域保電工作。截至6月底,勝利油田電網故障率比上年下降44%,極大提高了保油上產能力。
賦能:智能是破題之鑰
當前,勝利油田謀篇傳統油氣、新能源、綠色低碳三大產業,如何應對新形勢下電價變化和負荷匹配,探索實踐“一切生產用能資源都可調可控”的柔性生產理念?
電力分公司黨委書記張洪偉介紹,他們正推進數字化智能化電網建設,探索“源網荷儲”一體化,“發供用采”一體聯動,促進電網轉型升級,解決運營要求匹配間的矛盾,助力油田增儲、增產、增綠。
勝利油田現有15家開發單位、近2000口油水井落實柔性舉升、間開、注水措施。以河口采油廠為例,在確保油田開發和生產系統平穩運行的前提下,實施柔性生產每年可節約電費230萬元。
勝利油田首席專家、經營管理部經理孫培良介紹,勝利油田探索“源網荷儲”一體化運行模式,目前,在態勢感知、均衡管理、策略響應等方面已取得成果,摸索光伏發電規律和負荷變化規律,實現對內優化配置能源資源,服務油田綠色轉型;對外參與
市場交易,挖掘“源網荷儲”全產業鏈價值,提升油田整體效益。
他們科學調節系統運行方式,創新落實搶發電量措施,均衡智能匹配“源網荷儲”各類資源,實現自發綠電“能用盡用”、峰期火電“能發盡發”、谷期外電“能買盡買”,不斷提高資源的配置質量和利用效率。今年1~6月,“源網荷儲”一體化經濟運行使開發單位用電單價同比降低3元/千瓦時。
謀遠:產業“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
7月的山東東營,勝利油田單體規模最大的分布式光伏項目中,一排排光伏發電板遠遠望去如藍色的海洋。
目前,勝利油田已建成412座光伏發電站并全部實現并網發電,總裝機規模達450兆瓦,每年可發綠電量超5億千瓦時。自2022年勝利油田獲得綠色電力證書和綠色電力消費憑證以來,累計完成綠電交易總量12.86億千瓦時。2024年上半年,油氣生產用電綠電占比突破20%。
頁巖油是勝利油田重要的戰略接替資源,油氣開發到哪里,電力保障就必須到哪里。坐落于東營城北的九分廠變電站,由于腳下孕育的豐富頁巖油資源,正在迎來一場換羽新生的變革。電力分公司正加快對九分廠變電站進行升級改造,以變電站為樞紐建設智能互聯配電網,打造區域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實現能源的分層分區管理,助力濟陽頁巖油國家級示范區建設。
實現“雙碳”目標,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勝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勇說,勝利油田正在以打造堅韌可靠的智慧電網為支撐,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用產業“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答好“既要綠色發展又要能源安全”的時代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