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綠色低碳工業園區到綠色會展,從超高層近零碳建筑到“智慧+”凈水廠,近年來,廣州市積極開展城市、產業園區、典型企業、
政策機制等多層面、多類型減污降碳協同創新,頂層設計和試點創新工作取得一系列積極進展。
近日,廣州市生態環境局正式發布《2024年度廣州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優秀案例》,10個創新實踐串聯起云山珠水減污降碳的璀璨珠鏈,為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城市樣板建設注入綠色動能。
在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雙碳”戰略、“十四五”收官的關鍵節點,廣州以“弄潮兒向濤頭立”的奮進姿態,開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試點創新工作。2024年初,市生態環境局出臺《廣州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構建了全領域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行動體系。去年10月,面向各行政區、重點企業和單位,聚焦能源、工業、
交通、城鄉建設、生態建設、生活、機制創新、環境治理等領域,開展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優秀案例征集活動,共收到51個自然環境要素與溫室氣體協同治理實踐案例,從中遴選出一批具有推廣價值的優秀案例,為各領域減污降碳協同工作提供樣板借鑒,也作為廣州市2024年度減污降碳工作的優秀答卷。
市生態環境局表示,我局將持續培育更多減污降碳優秀項目,適時總結推廣優秀案例先進經驗,“以點帶面”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升級,為廣州打造美麗中國城市樣板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動能。
鏈接:2024年度廣州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優秀案例
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循環經濟與產業鏈“自凈”模式
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開展循環經濟、產業協作、科技賦能和綠色金融支持等工作,積極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已初步構建以汽車制造和電子信息產業融合發展為主體、企業間協作為支撐的產業網絡,加快探索循環經濟與產業鏈 “自凈”的減污降碳協同創新模式。園區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97%,單位工業增加值新鮮水耗、廢水排放量和綜合能耗分別為國家標準的1/5、1/11和1/13,年提供光伏發電量1.58億千瓦時,實現化石能源消費大幅降低,預計減碳 74678噸,是綠色低碳工業園區樣板。
廣州會展業積極“碳”索綠色會展可持續路徑
為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城市樣板建設,廣州市首創國內綠色展會先河,出臺《廣州市關于加快會展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實質性資助鼓勵展會
碳中和。會展業著眼于綠色會展這一應用場景,聚焦“綠色搭建”和“活動碳中和”兩大關鍵環節,鏈接主辦企業、搭建企業、行業協會、展館等行業生態上下游主體,多措并舉探索會展轉型升級可持續路徑,為城市綠色發展注入新動能。
廣州華潤熱電城市多廢處置和多能供應中心
廣州華潤熱電燃煤熱電聯產機組是國家級南沙新區與南沙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重要基礎設施配套工程,減污降碳技術處于行業領先水平。目前已實現“電、熱、冷、熱水、壓縮空氣”五聯供的商業模式,每年為廣東省提供36億千瓦時的清潔電能,為區域能源保供工作做出突出貢獻。同時,華潤熱電通過超低排放改造,實現各污染物排放濃度均優于國家重點地區“燃氣輪機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廢水、固體廢物實現100%再利用。
廣州環投福山環保能源沼氣直燃應用加熱風技改項目
廣州環投福山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建設的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循環經濟產業園之一,環投福山公司打破以往沼氣直接燃燒的處理方式,創新性地將生物質廠二期產生的沼氣輸送至廣州市第三資源熱力電廠項目進行綜合利用,開創性實現園區各個項目之間資源的循環及綜合利用,每年間接節約二氧化
碳排放量3.2萬噸,大幅削減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并通過供電增加產值1916.66萬元,充分體現了資源循環再生利用和減污降碳理念。
廣州港南沙四期全自動化碼頭推進近零碳港口建設
廣州南沙四期全自動化碼頭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平行布局全自動化碼頭,也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全新建造的自動化碼頭,可適應多式聯運的作業模式,具備水水中轉比例高的集疏運特性。在港區裝卸機械全電動化、水資源循環利用、泊位岸電設施建設、生產智慧化、多式聯運體系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每年降低能耗約 55%,減少碳排放量約 56%,實現污水“零排放”,探索出一條向生態近零碳港口發展的新路徑。
科創大廈打造國內首個超高層近零碳建筑
中建四局科創大廈項目位于廣州國際金融城東區,總建筑面積約 10.4 萬平方米,是國內首座高度超 150 米近零碳建筑。項目響應國家“雙碳”目標聚焦建筑本體
節能、主動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運行調節與管理碳清除和碳抵消等 5 個維度進一步提升建筑節能降碳水平,成功探索超高層寫字樓近零碳建筑技術路徑,打造國內首個超高層近零碳建筑,入選國資委“綠色低碳先進項目”。
廣汽本田涂裝除臭噴淋塔及余熱利用項目
廣汽本田涂裝一科除臭噴淋塔及余熱利用項目在行業內率先開發出適用于涂裝廢氣除臭的噴淋塔除臭裝置,將傳統涂裝廢氣治理模式“涂裝廢氣→ RTO 爐處理→廢氣排放(臭度高、溫度高)”升級為全新綠色低碳的涂裝廢氣治理模式“涂裝廢氣→ RTO 爐處理→高溫廢氣余熱深度利用→除臭深度治理→廢氣排放”,同時解決涂裝廢氣余熱浪費和臭味抱怨的
難題,余熱回收用于制冷實現能耗下降 90%。除臭效率達 76% 以上,真正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大坦沙凈水廠“智慧+”“資源循環+”等多維機制創新
廣州市水投集團下屬廣州市凈水有限公司大坦沙凈水廠是華南地區首家以典型AA/O為基礎的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達 55萬噸/日。該廠首創水質全過程精細化控制,通過“智慧 +”“資源循環 +”等多維度機制,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廠內再生水回用量逐年提升,實現低碳運營做“減法”及開發利用再生能源做“加法”的建設目標。
六氟化硫(SF6)是性能最優的絕緣和滅弧氣體,也是已知溫室效應最強的氣體,約 90% 應用于
電力設備。廣東電網公司從SF6技術替代、精細化管控等方面入手,全面開展SF6 減排和回收利用,建立了國內規模最大、回收凈化處理能力最強的SF6氣體回收再利用中心,實際處理能力達到 60 噸 / 年,累計回收處理SF6氣體將近 500 多噸(全國最多),減排 CO2 排放1200萬噸,有效支撐能源生產綠色低碳轉型。
增城區推進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減污降碳協同試點
2022年5月,生態環境部復函支持廣州市作為全國首批 16 個試點區域之一,組織開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減污降碳協同試點工作。增城區積極開展減污降碳協同探索實踐,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減污降碳的源頭作用,形成了6大重點行業、1 套協同指數、2 類減污降碳協同措施庫,構建了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減污降碳協同的全流程技術路徑,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減污降碳協同工作提供了“增城方案”。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宣傳教育與交流合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