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提出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2014年6月習近平主席就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提出五點要求。因此,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已成為我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建設生態文明的根本途徑和關鍵著力點,也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根本性的戰略選擇。
推動能源結構的轉型
推動能源體系的清潔化和低碳化,以多元化能源結構保障能源供應安全是我國能源生產革命的戰略目標和根本途徑。當前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煤炭在一次能源構成中比重長期維持在70%左右,煤炭比例過高不僅使能源系統效率低,而且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
我國單位能源消費的CO2排放強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0%以上,約比歐盟高35%。加速能源結構向清潔化和低碳化轉型,就要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天然氣等低碳能源,最終目標是到本世紀下半葉逐漸形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新型可持續能源體系,實現CO2的近零排放,以順應全球能源變革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趨勢和潮流。
中國地域廣大,經濟發展不平衡,自然條件和能源資源稟賦差別巨大,中國能源供應在向低碳轉型的過程中,應不同地區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多種能源資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資源。對多種先進能源技術進行技術與經濟上的優化配置,發展分布式能源網絡,以多元化能源結構體系,保障能源供應安全。
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時,核能在向可持續能源體系過渡過程中,以及實現CO2
減排目標,都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我國仍應持續、規模化高效發展核電。
在化石能源中,天然氣是比煤炭更為清潔、高效和低碳的能源,我國要加強常規和非常規天然氣的勘探開發,不斷增加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減緩煤炭的增長,到“十三五”期間,天然氣比例可由目前5%提高到10%以上,可使煤炭消費量早于CO2排放達到峰值。
雖然今后煤炭比重會持續下降,但在相當長時期內仍會起主導性作用,因此要加強發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是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的重要措施。同時,要研發和示范燃煤發電和煤
化工過程中的CO2捕集和埋存技術,為將來全球減排CO2更為緊迫、“碳價”較高情況下儲備可選擇的降碳技術。
綜上所述,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戰略目標,總體上可概括為高效、安全、清潔、低碳。而實現該目標必須推動能源技術的革命,以先進技術創新支撐能源體系的革命,技術創新是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重要支撐。
全球能源變革的發展趨勢將引發世界范圍內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重大變革,從而影響國際經濟技術競爭格局的變動。奪取先進能源技術的競爭優勢和制高點,也是大國參與氣候變化領域博弈的重要動因和戰略目標。發達國家旨在憑借自身在能效和新能源領域的技術優勢,向發展中國家擴展
市場,擴充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經濟活力。
在先進能源技術研發的諸多領域,我國和發達國家相比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因此,當前要進一步加大先進能源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的力度,利用我國市場需求大的優勢,打造能源企業先進技術的競爭優勢。以技術創新支撐產業技術升級和能源體系的變革,在世界能源體系變革的技術競爭中爭取先機,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