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建設14日表示,最近與產業通商資源部下屬的韓國能源技術評價院就"為運營東南亞分散CCS儲藏所,開發順序轉移擴張型浮式CCS設施和二氧化碳注入概念基本設計技術"簽訂了協議。 至此,將在42個月內與8個民、官、學機關一起進行國際共同研究。 CCS技術是收集排出的二氧化碳,安全注入地下深處,永久儲存的技術。
現代建設此次執行的國策課題是確保將東南亞海洋地區枯竭的油氣田利用為二氧化碳儲藏所的浮式二氧化碳注入系統的概念和基本設計技術,總研究費達58億韓元。 主管研究機構現代建設負責此次研究的總管,韓國石油公司、美國船級協會、首爾大學、印度尼西亞佩爾塔米納大學等8個機構將共同參與研究。
到目前為止,海洋二氧化碳儲存是通過固定在海下的結構和管道注入二氧化碳的。 但是像東南亞地區一樣,如果儲藏所分散在多個地方,可以依次移動模塊型注入設備,使用的浮游式更有效率。
現代建設計劃,在此次研究中,除了利用船舶的浮游體外,還將在世界上首次開發利用漂浮在海上的浮游式混凝土的二氧化碳注入系統,并確保基本設計許可,從而得出事業模式。 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費用將比現有的固定方式節省25%,因此,預計今后在擴大包括印度尼西亞在內的東南亞CCS事業上也將起到引水作用。
同時,此次浮式CCS技術在藍氫、藍氨事業上的利用率也很高。 因為,如果構建能夠在海洋中直接處理氫氣或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的設施,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生產、儲存、移送等所有過程的
碳排放。 現代建設正在考慮通過此次研究,將浮式氫氣生產、海上氨合成設備等擴大到海上碳中立集群的方案。
現代建設相關人士表示:"浮式CCS技術對于在海上土木和多種成套設備領域具有優勢的本公司來說是有意義的挑戰","將成功完成此次課題,用于將國內二氧化碳轉移到海外儲存的'過境CCS'事業"
現代建設從2022年開始與馬來西亞、荷蘭等國家合作,利用枯竭油氣田進行碳捕集、利用、儲存研究,從2023年開始參與國內最早的CCS商用化事業"東海油氣田利用CCS實證事業事前基本設計",引領相關領域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