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頂光伏鋪展“藍色海洋”,智能車間躍動數據脈搏,廢棄資源上演循環“魔法”——這不是科幻場景,而是重慶首批近零碳園區的現實圖景。
產業園區,既是工業“主戰場”,也是降碳“主戰場”。重慶首批9個近零
碳排放園區設立兩年多,成效如何?連日來,記者跟隨“活力中國調研行”采訪團走訪大渡口重慶建橋工業園(以下簡稱建橋園區)、巴南重慶數智產業園(以下簡稱巴南數智產業園)和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長壽經開區)。
兩年間,建橋工業園“向綠而行”蔚然成風,巴南數智產業園用“智造基因”重塑生產鏈條,長壽經開區實施循環經濟“魔法”變廢為寶,三大路徑協同發力,讓“制造新綠”破土生長,“
減排不減速”的重慶制造業綠色轉型成效清晰浮現。
大渡口建橋園區:
多措并舉探索綠色發展路徑
在建橋園區??低暱萍脊緩S房屋頂上,8000多塊藍色光伏面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原來,這是該企業充分利用“屋頂資源”,將太陽能轉化為
電力,帶動企業電量“自發自用、余電上網”,以此實現每年發電量約260萬千瓦時,節省標準煤930噸,減排二氧化碳2600噸。
??低曢_展光伏發電,是建橋園區發展“含綠量”提升經濟增長“含金量”的寫照。
“
節能降碳、科技賦能等多措并舉探索綠色發展路徑,讓園區實現制造業綠色變革,呈現出多個綠色發展亮點?!苯驁@區發展中心副主任郭寰介紹,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園區內綠色
公交實現全覆蓋;園區公共照明設施全部采用高效節能產品,綠色照明比例達100%;園區多個重點企業利用碳排放管理智慧平臺進行后臺碳排放數據分析,開展能源監測統計和碳排放統計核算等。
通過建橋園區牽頭帶動綠色發展,園區內一批綠色企業不斷涌現——
比如,入駐企業重慶水務環境集團所屬三峰環境集團自主研發的垃圾焚燒發電核心設備暢銷國內外。截至去年底,企業累計處理垃圾超1.24億噸,等同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336萬噸、新栽樹木14.8億棵,累計提供綠色電力445億度。
另一家入駐企業,重慶國際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技術迭代和工藝革新,生產的
玻璃纖維材料廣泛應用在軌道
交通、電子通信等領域,銷往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去年,該企業玻璃纖維產能突破120萬噸,躋身全球行業前3位,其清潔能源、
節能減排等核心技術能力居于全球行業領先地位。
如今的建橋園區,一座座“森林綠島”拔地而起。整個園區布局光伏發電形成日發電量1.6萬千瓦時,并通過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帶動40多家入駐企業實施智能化、綠色化技改,“向綠而行”蔚然成風。
巴南數智產業園:
協同入駐企業共建“數智高地”
8月的巴南數智產業園,暑氣熱浪裹挾著繁忙生產。
在這個有國家級“綠色稱號”的園區里,多家入駐企業演繹著智能化綠色化交織的“生產進行曲”。
走進重慶惠科金渝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無塵車間,總投資上百億元的8.6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上,一塊塊玻璃面板通過鍍膜、顯影、蝕刻等數十道工序,源源不斷被生產出來,為三星、惠普等全球知名品牌顯示器產品提供配套。
“企業生產‘含綠量’‘含智量’十足。”惠科金渝政企事務部部長唐莉介紹,比如企業“高集成電子紙產品制造數字化車間”,在去年獲得重慶市級“數字化車間”認定。該車間引入一系列高端自動化設備和信息系統,對現有液晶面板生產線進行技術革新,加速生產“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惠科金渝還在產品生產環節投入生產制造執行系統、倉庫管理系統等多個智能平臺,實現業務系統與車間生產設備、智能生產線綜合集成,形成生產設備智能物聯、生產線動態智能調度。
另一家入駐企業,瑪格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的數字化車間亦呈現出“智能化、綠色化”亮點——車間生產線上,一臺臺機器人揮舞“手臂”在執行家具生產任務的同時,旁邊一塊LED屏幕上數字則在不斷跳動,設備運行狀態、訂單執
行情況、生產耗時分析等數據通過屏幕實時顯示,生產狀態一目了然。
瑪格家居董事長、總經理唐斌稱,通過對生產線實施智能化改造,企業形成一體化管理系統,實現“營銷、設計、生產、物流、服務”全流程數字化閉環,可對所有訂單進行科學計算再排產,大幅減少生產原料浪費。
“‘智能’‘綠色’是園區企業高質量發展‘密碼’?!卑湍蠑抵钱a業園公司董事長丁華表示,園區通過聚力發展新型顯示、5G大數據等產業,協同入駐企業實施智能化、綠色化技改共建“數智高地”,不僅在生產端實現提質增效,還在
市場端取得更多訂單。
長壽經開區:
施展多個循環經濟“綠色魔法”
化工廢氣在氫能賽道“煥發新生”,廢棄硫酸可循著綠色路徑“涅槃重生”……
在長壽經開區,這個集聚了重慶
鋼鐵、巴斯夫等一大批鋼鐵及化工龍頭企業的產業基地,多個入駐企業施展的“綠色魔法”令人目不暇接。
“這套裝置每天可生產高純度氫氣6400公斤,能滿足260輛氫燃料電池重卡用氫需求,等同于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7萬噸。”在中國
石化集團重慶川維化工有限公司,企業甲醇運行部副經理董禮介紹道。
在川維化工使用甲烷生產醋酸的過程中,會同步產生大量氫氣,然而其含有水分、甲烷、一氧化碳等雜質,達不到高純度商用氫氣標準。以前這樣的混合物要么用于燃燒供暖,要么做成液氨,并沒有完全“物盡其用”。
直到2023年,“成渝氫走廊”建設啟動,川維化工投資建設國內首套以天然氣副產氫為原料的氫氣純化裝置,把“粗制氫氣”提純到燃料電池可用標準。這套設備投用后,不僅為成渝氫走廊鋪好“氫氣路”,還助力氫能源汽車進一步普及。
愷迪蘇(重慶)有限公司是園區另一家施展“綠色魔法”的企業。該企業通過自主創新在全球首創“天然氣直接轉化為食用蛋白”技術,不僅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發酵和固液分離都是在無菌環境下進行,分離后的液體部分還可循環利用。
“循環經濟這一發展方式,已經在園區漸成規模?!遍L壽經開區負責人表示,以重慶鋼鐵、神龍騰達等企業為核心,園區形成從鋼鐵輔料到廢鋼回收、鋼渣礦渣綜合利用的全流程、循環化產業鏈;園區企業卡貝樂化工的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利用裝置,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30萬噸;園區企業樂峰化工建成投用20萬噸/年合成氨項目,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5萬噸,利用副產氫氣5.6億立方米。
通過聚焦循環發展,目前長壽經開區累計實施重點建設項目20多個,并聚焦綠色發展推動40多家重點企業完成清潔生產審核。去年,長壽經開區“源頭管控+示范引領+循環利用+智慧管理”無廢園區管理方式還躋身國家級“無廢園區”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