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聯社報道,聯合國在今年一份報告稱,到2030年全球用于應對氣候變化的成本可能占到全球GDP的4%。如何保持 經濟增速又要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是擺在各國面前的重大任務和挑戰。
巴黎峰會召開之即,各締約方應對氣候大會的新舉措是否將成為中國碳市場合作與博弈的新焦點?
展“十三五”,我國要完成到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的國際承諾低碳目標,并且要為完成中 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提出的我國在2030年左右要達到碳排放的峰值的中長期低碳發展目標奠定基礎。可以肯定的 是,低碳經濟還將繼續成為“十三五”我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十二五”我國企業節能降耗取得哪些實踐經驗? “十三五”節能降耗路線圖如何規劃?
國家將于2016年底啟動全國統一碳市場,區域化推行還是一步實現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碳排放交易體系?碳 市場第三方平臺的資源匹配有何影響?
首批試點行業包括電力、冶金、有色、建材、化工等5個傳統制造業和航空服務業。 新一批試點行業波及哪些?各 行各業的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構成,正邁向低碳發展之路。企業如何開啟生產與低碳雙贏的新局面?
2020年碳市場排放量可能涉及30億噸至40億噸,交易金額將達600億元至4000億元。 交易體系的刺激,是否能為行 業參與者帶來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