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期貨資產管理業務越來越紅火,管理期貨這個概念也逐漸深入到中國金融
市場,管理期貨以其獨特的優勢正成為越來越多的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所青睞的一種新的另類投資方式。
廣義上的期貨投資基金在國外通常被稱為管理期貨,指的是由專業的基金經理所組成的一個行業,這些基金經理被稱為商品交易顧問,他們使用全球期貨和期權市場作為投資媒介,向那些想要參與“商品”市場的投資者提供專業的資金管理,交易對象包括實物商品和金融產品的期貨、遠期、期權合約。狹義上的期貨投資基金主要是指公募期貨基金是一種用于期貨專業投資的新型基金,其具體運作與共同基金相類似。期貨投資基金于1949 年出現在美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特別是近十幾年,發展尤為迅猛。
之所以將管理期貨稱之為最“分散”的策略,是由于基于管理期貨基金本身的特性,其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投資機會,交易顧問可以參與150多個全球市場,從商品,黃金,到貨幣和股票指數等。另外,很多基金還可以通過采用不同交易模式的交易顧問來實現進一步的多元化。因此某種程度上,管理期貨基金可以實現與傳統的投資品種保持較低的相關性,來達到充分分散整體投資組合風險的目標。
海外廣義的管理期貨基金主要包括三類:公募的期貨投資基金、私募的期貨投資基金和個人管理期貨賬戶。公募的期貨投資基金由于參與者眾多,監管嚴密,運作規范,成本較高,操作上也沒有私募基金和個人管理賬戶靈活,從美國實際情況來看,其投資回報率在三者中最低。私募的期貨投資基金往往采用有限合伙的形式,分一般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私募基金適合于高收入的個人或機構投資者,投資者人數和最低出資額受到嚴格限制。私募基金操作靈活,費用低,其市場表現優于公募基金。但其運作透明度低,風險大于公募基金。
投資者可以選擇一個商品交易顧問(CTA)來管理他們的資金,開立個人管理期貨賬戶。這種方法只能被較高收入的投資人所使用。一些大型機構投資者,諸如養老基金、公益基金、投資銀行、信托基金、保險基金往往采用這種形式,而非購買公募或私募基金份額的形式來參與期貨,以優化他們的投資組合。
對比之外,國內管理期貨還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國內的管理期貨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單賬戶期貨產品、基金專戶產品和“一對多”期貨產品,目前期貨私募基金陽光化趨勢非常明顯,一大批優秀的期貨私募基金正成為中國管理期貨的優秀典范。從中國居民財富增長角度觀察,過去10年財富穩步增加,每年新增財富都在20-30萬億之間,目前居民總財富已經接近300萬億。因此,居于居民資產配置和理財角度來看,由于管理期貨表現出與傳統資產類別較低的相關性:例如股票、債券、現金和房地產,尤其是在2015年二季度“股災”中管理基金的優秀表現,使得管理期貨在中國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從內外市場聯動來看,由于管理期貨不僅涉及國內期貨,而且在金融全球化的大環境下,國際期貨市場也將是中國管理期貨展現風采的大舞臺。隨著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加快,管理期貨將在全球金融市場表現更加出色。芝商所 (CME) 較早前發表了加入管理期貨的十大原因,包括超越傳統資產類別的多樣化、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波動性、增加收益并降低波動性、在任何類型的經濟環境中收益明顯、在股票市場下跌期間表現強勁等。而CME作為全球期貨市場最重要的綜合服務商之一,CME Clearing在金融世界建立了一些最為完善的風險管理實踐,100多年來,CME Clearing持續提供極大地減少清算會員失敗風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