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京都議定書》的規定,2012年之前,不限制我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承擔
減排義務的國家可向我國購買
碳減排額。我國目前還只有清潔發展機制(
CDM)一種交易機制,即發達國家向我國投資碳減排項目,該項目的減排額返還投資國,從而通過碳減排項目的投資來抵消該國承擔的減排額度。2.1我國CDM
市場概況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CER生產國,具有巨大的減排潛力。2008年,在CDM一級市場中,中國以84%的份額遙遙領先于印度、巴西等國家和地區,成為世界最大的CER生產國(見圖5)。2009年,雖然受金融危機影響,市場份額稍有下降,但我國仍以72%的份額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如圖6所示。自2006年起,我國
CDM項目數與核證減排量均實現井噴式增長,到2008年底,正在開發的CDM項目數較2006年增加11倍。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簽發的CDM項目數累計達到835717761個,占世界總量的61.76%。我國CDM項目更多地分布在人口多、經濟發展水平或人均收入較低的地區,如
內蒙古、
云南、
四川、
甘肅;人均收入中等或中等偏上的省份有較多的CDM項目,如
山東、
福建;而富裕省份的CDM項目一般較少,如
北京、上海[11]。筆者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富裕省份技術較先進,能源利用率較高,邊際減排成本較大,繼續減排的潛力較小。而經濟較欠發達地區,不僅擁有豐富的風能、水能等自然資源,而且技術相比發達地區較落后,減排潛力很大。截至2013年8月1日,我國已獲得CER簽發的CDM項目共1319項,簽發項目在各省區市的分布情況如圖7所示。我國CDM項目主要集中在
節能和提高能效、開發利用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回收利用甲烷等領域[11],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項目占比高達81.7%,其中水電、風電、節能發電項目比重最大。原因是這些項目近幾年發展很快,項目機會較多,且水電、風電項目開發早,技術較成熟[12]。水電項目高度集中在云南、四川、
湖南,因為這三個省的水資源豐富,還有許多待開發的水電項目,而沿海省份的水電開發基本完畢,不適合繼續發展;風電項目高度集中在內蒙古;提高能效項目分布較均勻;能源密集型大規模重工業和制造業項目分布在
山西、
江蘇、山東、湖北、
安徽等地[11]。2.2我國
碳交易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我國擁有巨大的碳交易潛力,發達國家為了兌現其在《京都議定書》中的承諾,會向我國大量購買碳減排額度,大約每年為2×108~4×108t[13]。盡管我國是CDM市場的最大賣家,成交量約占世界總量的60%,但相比歐盟而言,我國
碳金融仍處于起步階段。北京、上海、天津等地雖已相繼成立了碳交易所,但除了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盈利微薄,其他交易所幾乎出現虧損,一些中小規模的碳交易所更是面臨被并購重組的風險。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一是由于國內企業沒有法定減排責任,所以對碳交易的主動需求不大。自愿碳減排為我國碳交易所的主要業務,但占世界份額很小,幾乎是在為企業樹立公眾形象,對交易所的利潤貢獻很小。強制減排方面,我國約90%的CDM項目賣給外國買家,少有在國內碳交易所進行交易。二是因為配額分配方案及排放監測制度設計
問題還不明確,制度不明確就會直接影響交易的進行。另外,碳金融產品種類和服務的創新程度與我國碳交易市場潛力不匹配。國際上早已出現期貨形式的碳資產買賣,而我國目前的碳交易尚只有現貨交易,處于最低級狀態,碳資產證券化還為時尚早。2.3商業銀行的參與度總體不高發展碳交易市場當然離不開商業銀行的資金支持,但我國商業銀行在參與碳金融業務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一是商業銀行對碳金融業務認識不足;二是缺乏大型風險規避措施;三是碳金融產品與服務過于單一,缺少創新。在我國商業銀行中,興業銀行是參與碳金融業務的代表。2008年10月31日,興業銀行向社會承諾采納赤道原則,正式成為中國首家赤道銀行———即在為一個項目貸款之前,對其可能產生的社會、環境影響進行綜合評估。截至2012年12月,興業銀行綠色金融融資余額達1126.09億元。興業銀行支持的項目可以實現在我國境內每年節約標準煤2316.03×104t,年減排二氧化碳6683.47×104t,年減排化學需氧量(COD)88.65×104t,年減排氨氮1.51×104t,年減排二氧化硫4.36×104t,年減排氮氧化物0.69×104t,年綜合利用固體廢棄物1501.29×104t,年節水25579.06×104t[14]。2.4成立7個
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十二五”規劃確定了2015年全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比2010年下降17%的目標。為落實“十二五”規劃關于逐步建立國內碳排放交易市場的要求,國家發改委辦公廳下發文件,批準2013年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
深圳等7省市成立碳
排放權交易試點。試點的任務主要是制定管理方法,測算本地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目標,研究制定溫室氣體排放指標分配方案[15]。我國目前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特別是從2013年開始進入后京都時代,減排勢在必行。這7個省市經濟較發達,具備發展碳交易試點的基礎。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建立,標志著我國碳排放權交易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將對我國早日建成統一的碳交易平臺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表2為各碳交易試點的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