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6-8 15:35 來源: 中國碳交易網 |作者: 張博
國際碳市場的興起與繁榮,中國無疑是受益者之一。CDM項目的實施促進了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對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加速傳統能源工業和高耗能工業的技術改造和換代更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減排權交易為企業產生利潤,為國家帶來收益,金融創新投資使中國普通投資者分享歐洲碳市場的收益。
但是,中國在國際碳市場的參與程度和地位仍然比較低。通過幾年來的市場參與和實踐經驗,中國迫切需要提高對碳資源價值的認識、采取更加主動的政策、推進國內排放權市場化交易的發展、培育碳交易市場體系,提高我國在國際碳排放交易中的地位。
首先,應從國家層面提高對碳資源的認識,宏觀調控CDM市場供給、簡化單邊項目程序,避免由于中國減排項目數量過多造成市場供大于求、收益降低。碳價格應由市場供給與需求關系決定。根據有關機構測算,2012年發達國家對減排量的需求約16億tCO2,而僅CDM供應量2012年就達23億t,前東歐國家的“熱氣”更是天文數字。未來供大于求的市場前景下,買家仍然大舉進入中國圈購CER,其目的是囤積居奇,控制市場遠期供應量,以抬高單位價格獲取最大收益。這與石油輸出國組織限產、西方跨國公司壟斷黃金、鉆石初級產品收購以謀取高額利潤如出一轍。雖然CDM市場以發達國家需求為主導,但必須認識到減排權的主權是中國,作為CDM最大供應國不應該只能被動提供廉價資源,長期處于市場和價值鏈低端。
發達國家的政府和商界對碳資源的價值有很高認識。英國在歐洲最早實施了碳排放貿易制度,是后來歐盟排放貿易體系的基本框架。政府制定了透明、簡便的碳交易項目申請程序,并且依賴于成熟的金融市場和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碳基金和相關咨詢機構在英國進行碳交易活動。碳資源的價值更在資本市場得到體現。2003年開始,等以開發發展中國家CDM項目和建立碳交易所為目的的高成長型公司在倫敦證券交易所創業板(AIM)上市。還有60多家開發清潔能源和低碳技術的公司在AIM融資,顯示溫室氣體減排、低碳發展邁向資本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