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上午,重慶碳
市場正式開市。重慶市常務副市長翁杰明、國家發展改革委氣候司副司長孫翠華出席開市儀式并為“重慶
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揭牌。據中國
碳交易網了解到,當日開市儀式上產生16筆交易,交易量為14.5萬噸,交易總價445.75萬元。成交均價30.74元。
重慶市碳
排放權交易試點共納入了242家年排放量超過2萬噸的工業企業,其排放量占全市工業碳排放總量近60%,2013年的碳排放配額總量共計1.25億噸。重慶的配額總量高于
北京和
深圳,在七個試點當中排名第五。2015年前分兩期履約,配額管理單位在2015年6月20日前履行第一期配額清繳義務;在2016年6月20日前履行第二期配額清繳義務。根據其核算指南,重慶是國內七個碳交易試點中唯一一個覆蓋6種溫室氣體的試點。其余試點目前均只核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重慶市2015年前實行配額實行免費分配。重慶市以配額管理單位既有產能2008~2012年最高年度排放量之和作為基準配額總量,2015年前,按逐年下降4.13%確定年度配額總量控制上限,2015年后根據國家下達本市的碳排放下降目標確定。配額管理單位在2011~2012年擴能或新投產項目,其第一年度排放量按投產月數占全年的比例折算確定。值得注意的是,該上限可根據企業本年度排放量申報而進行調整。
啟動儀式上,西部省(區、市)發展改革委還簽署了低碳工作合作交流意向書,重慶市發展改革委與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有關區縣政府簽訂了支持
碳匯開發工作協議,重慶聯交所集團與有關銀行簽訂了銀企合作協議。
自2013年6月18日深圳
碳市場啟動以來,全國7個碳交易試點在一年內全部啟動。目前已形成世界上僅次于歐盟的第二大碳交易市場。七個碳市場共有10個交易品種,累計成交額超過600萬噸,累計成交額已超過兩億人民幣。目前青島、
甘肅等地也在籌建自身碳市場,這些地區的工作將為全國碳市場的籌備提供寶貴經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