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治理新格局下的中美行動與合作
會議時間: 2017年5月24日(周三)18:30-20:00
會議地點: 清華大學主樓接待廳
主辦方: 清華-布魯金斯公共
政策研究中心、清華伯克利能源氣候變化聯合研究中心、世界資源研究所(WRI)
會議語言: 中文、英文(有同傳)
5月中旬,《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新一輪氣候大會在德國波恩召開,為《巴黎協定》制定更詳細的規則。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自就任以來一直主張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有消息稱,特朗普總統可能會于月底在意大利舉行的七國集團(G7)峰會上宣布退出該協定,這引起了全球各界的憂慮。
全球氣候治理面臨新的格局,包括《巴黎協定》在內的全球治理成果是否能得到延續?全球各界如何應對這一格局帶來的影響和挑戰?中美兩國的氣候能源政策有何最新進展?兩國如何進一步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合作?
5月24日,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清華伯克利能源氣候變化聯合研究中心與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共同舉辦“全球氣候治理新格局下的中美行動與合作”對話活動,邀請中外專家共同討論全球氣候治理的新格局和新趨勢、以及中美兩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合作進展。
活動語言為中文和英文,提供同聲傳譯。歡迎報名參加!
活動議程
18:00 - 18:30 簽到
18:30 - 18:35 主持及開場
滕飛,清華伯克利能源氣候變化聯合研究中心副主任
18:35 - 18:45 主旨演講
Manish Bapna, 世界資源研究所執行副主席
18:45 - 18:55 主旨演講
何建坤,原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清華大學低碳經濟研究院院長
18:55 - 19:35 圓桌討論
主持人:
齊曄,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討論專家:
何建坤,原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清華大學低碳經濟研究院院長
Manish Bapna,世界資源研究所執行副主席
杜祥琬,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
Sam Adams,世界資源研究所美國辦公室首席代表,美國波特蘭市前市長
19:35 - 20:00 問答環節
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簡介
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由位于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布魯金斯學會和中國的清華大學聯合創辦。清華-布魯金斯中心成立于2006年,位于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清華-布魯金斯中心致力于在中國經濟社會變革及維系良好的中美關系等重要領域提供獨立、高質量及有影響力的政策研究。
清華伯克利能源氣候變化聯合研究中心簡介
清華伯克利能源與氣候變化聯合研究中心由清華大學、伯克利加州大學和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共同成立。中心致力于開展能源與氣候變化領域的創新研究,攜手應對中美兩國乃至全球共同面臨的能源與氣候變化挑戰。中心目前正圍繞前瞻性能源技術研究、能源與氣候變化國際制度與國內政策和人才培養等三個工作方向開展合作。
世界資源研究所簡介
世界資源研究所是一家獨立的非營利性全球研究機構。我們立足科學,致力于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研究,與各領域領導者密切合作,將研究成果轉化為行動,從而維護構成經濟機遇和人類發展根本基礎的自然資源。世界資源研究所擁有超過450名專家和員工,工作覆蓋50多個國家,在美國、中國、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歐洲設立辦公室。中國辦公室成立于2008年,是世界資源研究所的第一個海外辦公室。根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下屬的“智庫和市民社會項目”小組發布的《全球智庫報告》,世界資源研究所自2012年起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球最佳環境類智庫,并于2013年和2014年連續獲得全球能源與資源政策類智庫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