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下午,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在清華大學主樓接待廳舉辦了第五期“氣候變化大講堂”。加拿大環境部部長凱瑟琳·麥肯娜女士作為本期主講嘉賓做了題為“氣候變化與青年參與”的主題演講,并與到場的師生進行了熱烈互動。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解振華現場致歡迎辭:“
“我和麥肯娜部長在氣候談判和國合會合作過程中,建立了緊密的工作關系,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我們共同見證了《巴黎協定》的達成、生效,并共同努力推動今年年底如期達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為全球氣侯治理做出新的貢獻。她這次到華來出席國合會的活動,日程安排非常緊張,我們邀請她抽出寶貴的時間到清華,圍繞氣侯變化與青年參與這一重要的話題來進行演講,這對我們在場的青年學者們來說是非常難得的一次學習和交流的機會。”
麥肯娜部長從自己的切身感受開始演講:
“加拿大因紐特人在北極圈里生活環境非常嚴酷,非常冷。一個15歲的男孩告訴我,他去捕野牛的時候看到凍土就在他腳下融化,本來是永凍土,變化了流沙一樣的東西。”
北極受氣候變化影響非常大,北極的升溫要比世界其他地方快3倍。而且不光是北極,不光是加拿大的極地地區,升溫是全球普遍的現象。今年加拿大發生了極大的森林火災,它帶來的煙灰白天都看不見太陽,我們還有洪水和干旱,在兩個省出現嚴重的高溫奪去了人的生命。”
麥肯娜強調:“氣侯變化是真實的,在全球范圍內帶來影響,所以我們現在就要采取行動。中國和加拿大都是土地廣袤的國家,我們有大江、大河、湖、海、山,我們理解我們的自然界保持美麗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加強合作。"

麥肯娜部長非常重視婦女,特別是青年在生態環境保護應對氣侯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當中的作用,她認為這是全球實現可持續發展未來的保證:
“ 氣侯變化對那些最脆弱的人群,對那些最弱的人,會帶來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女性,那些發展中國家的單親女性,這樣的女性往往受到的影響是最大的。在我想這個
問題的時候會想到我的孩子們,如果我們現在不采取行動的話,他們將會承受最嚴重的氣侯變化的后果,這是我行動的動力。”
氣候變化是很大的挑戰,也是很大的經濟機遇,麥肯娜部長進一步啟發在場的青年學生:
“大家可以想一想希望將來有什么工作,可能你們是學工程的、科學的,你們是有能力提供一個急需的解決方案的。不管是清潔的還是我們不能想象的技術創新,能不能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吸走,或者是新的企業能不能來創造新的業務,或者是提高能源效率這樣的我們所需要的東西。這是一個23萬億美元的行業,有650萬的崗位,我跟很多年輕人交流,他們都想參與這場變革,他們想要綠色的工作,他們說希望有綠色的職業能夠創造未來。
麥肯娜部長的演講得到在場聽眾的積極反響,問答互動環節也十分精彩。
問:氣候變化是政治問題還是科學問題?答:氣侯變化是一個科學問題,是應該馬上就去做、去解決的問題。公眾覺得氣候變化遙遠或神秘,是因為我們傳播不到位。我們要說你可以一邊采取氣侯行動,一邊建設好未來的經濟,要認真對待別人的憂慮,我們說要淘汰煤的時候,有很多人是靠煤生活的,有些社區全是圍繞煤炭產業的,所以我們要提供方案,我們要證明我們能把這件事做好。這樣才可以通過展示政治領導力來解決科學問題。
提問現場
問:氣侯變化的英文的縮寫是CC,正是中國和加拿大兩國的縮寫,您的講話讓我很受鼓舞,您能不能建議一下年輕人怎么發揮作用?答:發出聲音就好了!因為年輕人的聲音是非常清楚的,領導人要聽到這樣的聲音,你們有很強的能力去做出改變,同時也適應改變,你們更會利用新的科技,這是你們的機遇。我們會給青年人創造機會參與更多談判交流,讓他們發出聲音。
問:非洲受氣候變化負面影響嚴重,怎樣加強與非洲國家的合作呢?答:我在COP第22次會議的時候主持了一個活動,加拿大的原住民代表和發展中小島國的代表來,讓我想起來我們都是有聯系的,就是因牛特人是來自北部地區的,他跟一個小島國的代表說,他說我的故土現在在融化,然后導致你們的故土要被水淹沒了,這個是我聽到過最讓人悲傷的一句話,所以說我們一定要共同采取行動,這不是一個零和的游戲,我們都會有損失的。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政主持本期活動
問:有一種評估認為《巴黎協定》中各國的
碳排放的承諾即使都做到了仍然不能滿足實際的需求,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答:我是一個比較現實的樂觀主義者,或者說一個樂觀的現實主義者。我認為我們是做得到的,只是現在還沒有能夠以足夠的速度在做這件事情,我們需要共同的努力,我是非常重視要讓大家去定更高的目標的。但是現實是很困難的,加拿大是一個能源大國,要實現我們的目標是很不容易的,希望年輕人來推動我們,來逼著我們,來跟我們說我們要保證你們的未來。我們年輕人應該認識到不采取行動的成本要比行動的成本高得多。
提問現場
問:《巴黎協定》序言里提到“代際公正”問題,請問應該怎么理解?答:代際公正的意思就是說氣侯變化不是眼前的事情,要考慮子孫后代的利益。人腦是很難想30年之后的事情的,這是我們面臨的挑戰。加拿大的原住民文化里會說7代,你要是為7代人來做決策的話,那你做的決策肯定是很不一樣的。作為母親,當你想到你的孩子的時候,想想你現在的決策,這是一個很沉重的,但也很有意義、很重要的一個想法,我們今天做的事情會對未來帶來什么樣的后果,我們必須有這個意識。
活動結束后,學術委員會主任何建坤向麥肯娜部長頒發氣候大講堂紀念牌
與會重要嘉賓合影
加拿大駐華大使凱瑟琳·麥加廉(Catherine McKenna)、加拿大國會議員溫·斯特斯基(Wayne Stetski)、加拿大環境與氣侯變化部高級官員露絲·德斯夫基斯(Lucie Desforges)、加拿大駐華使館政務參贊尤娜·董(Joya Donnelly)、生態環境部氣侯司司長李高、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副主任高建、中國綠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鄧侃、生態環境部氣候司裴亮、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張健等與一百余位校內外聽眾一起參加了這次活動。
攝影: 常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