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
碳排放權交易
市場自去年12月啟動以來,一直按照原定“三步走”路線圖處于穩步推進中。各地
碳市場的監測,報告,核查以及系統建設等工作有序開展。
除了常規工作,今年下半年開始,一系列和碳市場相關的重要消息不斷傳來,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今年8月初,生態環境部印發《三定方案》,明確指出生態環境部將承擔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和
減排職責。8月中旬,螞蟻金服宣布入股
北京環境交易所。9月初,生態環境部在京組織發電行業參與全國碳
排放權交易市場動員部署會,進一步明確了碳市場的下步工作方向。9月中旬,人民日報刊文大篇幅介紹了碳排放權交易原理,歷史演進及現狀。如此多的碳市場利好消息和積極信號不斷傳來,讓越來越多的人重新開始對碳市場抱有信心。
面對穩步發展的碳市場,控排企業作為市場參與主體,在如何做好碳排放管理,如何更好的進行履約交易,使得碳資產保值升值等課題上,是時候要重新捋一捋思路,好好考量一番了。
由于參與碳市場的企業多數為集團企業或隸屬集團的子公司,筆者以集團企業為例,總結如下關于企業
碳管理要點:
一、明確角色架構
碳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一部分,應當契合企業的組織架構。集團公司可設置專門的碳管理部門或成立碳資產公司來管理
碳交易相關工作。其次,碳管理作為涉及全集團生產、經營、財務、市場等方方面面的綜合性管理工作,應當由集團領導授權并統一調度,明確各子公司在碳數據報送、低碳類項目審批、低碳考核等方面的具體責任人,并配合好
碳資產管理部門實施碳管理相關審核工作。
二、摸清“排放家底”
摸清碳排放數據是企業碳管理最為基礎,也是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大多數企業都有每月記錄生產情況的生產月報表,以及能源、物料等統計數據,而碳排放量的核算主要就是基于這些數據。集團公司可要求下屬子公司每月上報碳排放數據,并由碳資產管理部門統一審核、校準及分析,以便于及時發現生產以及數據核算方面的缺漏及異常。必要時,可由碳資產管理部門為各子公司設立減排計劃,明確減排目標,并設置相應的考核及獎懲制度,以便于更好的約束集團碳排放。
三、理清資產流轉
碳排放數據的
問題解決了,下一步則是理清集團碳資產流轉。碳資產就是真金白銀,容不得半點差錯。而集團碳資產涉及外部交易,內部調配,發放,履約等多個環節,加上成本及利潤的核算,整個環節十分復雜,需要建立起清晰的“碳賬本”來記錄每筆碳資產的變動。同時還需要將碳資產進行會計處理,納入公司整體經營核算。
四、關注交易動態
除了關注集團內部的碳排放及配額流轉,集團碳排放管理部門還應當關注市場動態,包括試點省市,區域市場以及國家市場的最新交易情況。要充分了解市場規律,及時把握碳價變化,并進行配額低買高賣操作,從而在市場交易中實現收益最大化。
五、管好低碳項目
企業想在碳交易市場獲得先機,一方面是通過低價買入獲得更多配額,另一方面則是通過
節能降碳來減少履約所需配額。而節能降碳一方面依賴于企業良好的碳管理,另一方面則需要通過開發優質的低碳類項目來幫助企業減少碳排放。常見的項目包括
ccer開發、合同能源管理以及各類減排技術項目等。企業需要對于這些項目分門別類做好登記及跟蹤管理工作,尤其需要對于項目產生的效益及投入的成本做好統計,這樣才能讓低碳項目發揮更好的作用。
六、降低履約成本
履約是每個企業的必選動作,然而能否履約,以及如何履約才能使得整個集團成本最小化等問題,需要納入碳管理工作并進行綜合考量。首先,碳管理部門在日常的碳管理工作中,應當對于國家向集團免費發放的配額量準確預估,明確集團各子公司履約所需配額量。這兩個數據明確后,再對比目前持有的配額,就能對于集團配額是短缺還是盈余有了判斷。配額短缺則需要購買、調配、抵消,配額盈余則可以通過出售獲得盈利。同時,碳管理部門應當充分把握和利用國家自愿減排項目的配額抵消
政策,實現低成本履約。
碳管理是企業參與碳交易市場必須面對的課題。筆者通過上述六點企業碳管理的簡單總結,希望能夠拋磚引玉,讓更多人關注并切實參與到企業碳管理的工作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