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林巍 加強鋼鐵碳減排方面的頂層設計
據測算,2019年全球二氧化
碳排放量達330億噸,其中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118億噸,中國
鋼鐵行業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約占全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5%。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已明確,今年將實施工業低碳行動和綠色制造工程,并制定鋼鐵、
水泥等重點行業“碳達峰”行動方案和路線圖。鋼鐵是今年“碳達峰”的重點行業。鋼鐵行業作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業,是制造業31個門類中碳排放量最大行業,在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
碳中和”的目標約束下,鋼鐵行業面臨繞不開的挑戰,必須從現在開始付諸行動。
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副教授,清華-力拓資源、能源與可持續發展聯合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麻林巍對鋼鐵行業碳
減排十分關注,他在中國鋼鐵低碳發展目標與路徑研討會上指出,鋼鐵行業屬于
碳減排重點關注的行業,應加強鋼鐵碳減排方面的頂層設計。
“眾所周知,鋼鐵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基礎性材料,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全球鋼鐵需求持續增加,很多專家都認為,很難有其他材料能夠替代掉,它具有獨特的強度、成型性等特點。雖然進行了很多
節能減排方面的努力,但鋼鐵行業碳排放總量仍然在增長。”麻林巍說。
他介紹,2000年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鮮明的投資型、高耗能特點,尤其體現在鋼鐵等結構性材料的大量生產和消費上。從一次能源消費上來看,鋼鐵這些結構性材料在2005年占到一次能源消費的45%,2015年進一步增長到53%。其中,鋼鐵是耗能最大的結構型材料,2005年占一次能源消費的19%,2015年增至21%。“一次能源消費不只是直接消耗,還包括熱力、
電力等上游消耗,因此比我們常規統計要高一些。”麻林巍說。
他介紹,在應對氣候變化當中,鋼鐵行業屬于重要的碳排放源和難減排行業。2005年,鋼鐵行業占中國能源相關碳排放責任的21%,2015年增至22%。幾十年以來,鋼鐵生產工藝高度依賴煤炭,碳減排難度非常大。鋼鐵低碳轉型涉及能源低碳轉型的關鍵戰略
問題分為2個方面:一是投資型驅動造就的巨大結構性材料產能的低碳發展,二是追求美好生活所帶來的能源需求變化。
對于全球鋼鐵低碳發展愿景的實現,IEA(國際能源署)做過一些研究認為,如果嚴格控制鋼鐵需求增長,采取多種低碳技術手段相結合,2050年直接碳排放比現在減少50%,噸鋼碳排放降低一半多。也有部分國家學者提出了不同的愿景,比如,日本提出到2050年鋼鐵行業噸鋼碳排放降至30%;英國學者認為,到2050年可將噸鋼排放降至0.3噸二氧化碳;瑞典學者認為,通過氫能煉鋼,2045年鋼鐵行業實現凈零溫室氣體排放。但是,這些國家和中國不同,中國的鋼鐵體量龐大,這些愿景的實現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麻林巍指出,就需求來看,全世界學者也有共識,減小材料影響的5個杠桿——去材料化、尋找替代品、提高制造效率、延長使用壽命和有效回收。世界鋼鐵協會提出,鋼鐵循環經濟效益的4R準則(減量化、重復使用、回收利用、再制造),需求控制需要多種手段進行系統性組合,發展循環經濟、提高材料效率是關鍵。在供應方面,多種技術手段并舉,除提升鋼鐵材料的使用效率外,還要結合碳捕集、碳封存技術的運用。
“就
政策來看,鋼鐵行業可持續轉型不會自行實現,政府將發揮核心作用。政策組合應是多種多樣的,要建立更具雄心的減排目標,管理現有資產和近期投資,將鋼鐵行業納入碳排放
市場,加強國際合作,確保公平競爭以及加強近零排放技術研究。”麻林巍強調。
麻林巍最后指出,總體來看,中國鋼鐵行業低碳發展是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議題,特別是對鋼鐵的長期供需的科學分析、有效引導以及供應鏈整合不夠。從國家層面來說,應加強對鋼鐵低碳發展的頂層設計,采取有效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