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認為,相應的,終端能源電氣化水平將大幅提高,
電力將成為支撐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主體終端能源。同時,電源結構去碳化特征將日益顯著,水電、風電、光伏等非化石能源占發電總量的比重將不斷提升,成為未來的發電主體。為推動具有間歇性、波動性特點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大規模應用,以及信息技術與能源技術的融合發展,分布式能源、儲能、調峰、直流、柔性、新型電網、智能控制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將蓬勃興起。
節能增效持續化、終端能源電氣化、電源結構去碳化、能源系統分散化、能源供需智慧化將成為未來能源轉型的核心方向。
“由于能源是支撐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動力”和“血液”,隨著未來能源業態發生顛覆性變革,這種深刻影響將滲透到作為“組織機體”的經濟社會各個方面,重塑未來的生產生活方式,“康艷兵說。“未來三四十年間,不僅僅是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大部分化石能源行業將逐步退出,也不僅僅是相應的輸配系統將逐步退出,更為重要的是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大部分傳統化石能源將從工業生產、
交通運輸、城鄉建設、居民生活等終端用能的各行各業中逐步退出,取而代之的是以電力為主的能源方式來支撐產業經濟轉型升級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div>
他認為,在此背景下,傳統的用能技術、工藝、設備將發生顛覆式的變革,產業鏈供應鏈脫碳化將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各種高效用電技術、能源供需兩側智慧化互動技術以及新能源汽車、高效熱泵、綠色照明、零碳建筑、零碳
鋼鐵、零碳
水泥等新型脫碳化技術產品方興未艾,將對未來的技術工藝、產業形態、就業方向乃至生活方式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