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金融機構應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第七,資產所有者應該發揮推動作用。在國內資管業,不少資產管理者正在用綠色投資的原則、ESG的方法去選擇投資標的。而西方的經驗更多是資產所有者發揮主導和引領的作用。資產所有者是誰呢?比如主權基金、養老金、保險公司等,這些有錢的機構把錢分配給資產管理的機構,給錢的時候就告知管理人必須按照ESG的原則、負責任的原則,向低碳的、綠色的、可持續的資產進行傾斜配置。
有了這樣的引領,整個資管很快可以綠色化。比如說社保基金或外匯管理局要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到ESG產品,某家資管公司管理的資金中的5%可能是來自于這些綠色資金,那么該公司管理的另外95%會自動優化,因為它的整個流程、方法和采用的數據就會被綠化,因此很快帶動其他資金的綠色化。
舉例而言,挪威最大的主權基金Norges Bank是強有力的“資管綠化”推動者,他們分配了很多綠色資金給到資產管理人,包括在中國資產管理人也受他們的影響。而且Norges Bank主動用“積極股東策略(Engagement)”去影響被投企業。1000多家被投公司會受到影響,按股東提出的ESG的原則去制訂戰略規劃,往更可持續方向發展。資產所有者影響資管業和被投企業綠色化方面的這些國際經驗,值得我們充分借鑒。
第八,金融機構自身運營
碳中和的
問題。現在有很多好的做法,國際上已經有30家大型的金融機構實現了自身運營碳中和,更多的宣布了自身運營碳中和的規劃。什么叫自身碳中和?就是機構自己的大樓和車輛實現了碳中和,員工的出差產生的
碳排放也要被中和掉。中資機構里面,海通國際應該是第一個宣布了自身碳中和規劃的金融機構,2020年底它表示要在五年之內要實現碳中和。
那么,到底該怎么做?具體而言,首先是大樓要做
節能改造降低能耗,還不行的話就去買綠電,同時要減少員工的旅行,例如盡量使用視頻會議,不要老是飛來飛去。當然也許還是達不到碳中和目標,那就可以去買
碳匯,或者去
內蒙古種樹,爭取五年內實現碳中和。
據測算,這一目標可能花不了太多錢,但會產生巨大的示范效應,因為每個員工都在踐行碳中和,員工會廣泛傳播碳中和的理念和方法,員工接觸到的成千上萬的企業和顧客也會受到影響,我認為這樣的機制會非常有效。
作者:馬駿 清華大學綠色金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