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国产精品影视,免费日韩av在线播放,中文字幕2区,超碰在线94,亚洲男人的天堂网,日韩av免费在线观看

碳減排實施路徑的回顧與反思

2021-7-14 15:53 來源: 中國經濟評論 |作者: 劉暢 張樂

中國碳減排實施路徑


2005年,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首次超越美國,并保持了長期增長勢頭,僅在2014-2016年間出現微弱下降。2019年,我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是1990年的4.8倍。根據榮鼎咨詢的報告,2019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52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總排放量位居前三的國家是中國、美國和印度,分別占比27%、11%和6.6%。近些年來中國溫室氣體排放占據高位,其中,由于西方消費的很多東西都在中國生產,相關的碳排放量被計入中國的碳排放記錄。

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長與城市化、產業結構變遷等因素緊密相關。中國加入WTO后,在出口和城市化的雙重推動下,經濟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和龐大的人口,使得能源消費量急速增大。中國第二產業占GDP的比重近40%,這樣的產業結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碳排放。以往我國部分地區的經濟增長與其高碳產業的發展密不可分,如煤炭開采和加工,燃煤發電,原油鉆探和加工提煉等產業。中國的產煤大省山西與煤相關的GDP占比高達50%-60%,高碳行業提供了大量就業,也拉動了經濟增長。

中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并沒有忽視氣候變化這一重要議題,從而逐漸推進國內綠色低碳轉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追求低碳發展的步伐慢于歐盟、美國等發達經濟體,可追溯到2006年,當年發布的第十一個五年計劃呼吁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出中國要在五年內單位GDP能耗下降20%。2009年中國政府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首次提出2020年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2011年頒布的《十二五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提出五年間碳排放強度下降17%的政策目標;同年,《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在北京市、廣東省、深圳市、天津市、重慶市、上海市及湖北省七個省市開展碳排放交易試點工作。2012年6月,國家發改委印發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對國內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等五個事項實施備案管理。因實行中存在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量小、個別項目不夠規范等問題,國家發改委于2017年3月對這一辦法開始組織修訂。

2013年至2015年,國家分三批發布24個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為不同行業排放單位企業溫室氣體排放量核算和報告提供依據。2014年12月10日發布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是碳市場建設初期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的框架性文件,首次提出全國碳市場的管理體系和各參與方相應職責。

2016年1月19日,《關于切實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重點工作的通知》發布,明確全國碳市場覆蓋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八大行業18個子行業,確定碳排放量核算、報告與核查的工作流程。2016年5月13日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報送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擬納入企業名單的通知》,將試點行業覆蓋范圍擴展到八大行業32個子行業。目前國家層面已完成對八大行業32個子行業試點企業2013-2019年碳排放基礎數據的收集工作。

全國碳市場以試點為基礎,自2017年底啟動籌備。2017年12月1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提出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率先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分基礎建設期、模擬運行期、深化完善期三個階段建設全國碳市場。該方案在參與主體、制度建設、發電行業配額管理、支撐系統和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2020年12月30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和《納入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管理的重點排放單位名單》。全國碳市場建設以發電行業為突破口,率先開展全國范圍內的碳排放權交易,本次納入配額管理的重點排放單位名單實現了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的全覆蓋。

2020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2021年重點任務之一。2021年1月5日,生態環境部正式發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并印發配套的配額分配方案和重點排放單位名單。這意味著2021年1月1日起,全國碳市場發電行業第一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2225家發電企業將分到碳排放配額。2021年2月26日至27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赴湖北省、上海市調研碳市場建設工作時表示全國碳市場建設已經到了最關鍵階段,要確保今年6月底前啟動上線交易。2021年3月,生態環境部又相繼發布《關于加強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管理相關工作的通知》及《關于印發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核查指南(試行)》,規定了2021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管理具體工作內容和每項工作的時間節點,并明確發電行業首次配額核定和清繳履約工作的截止日期。

隨著人們對綠色低碳理念越來越重視,碳減排制度內容逐漸豐富、覆蓋面逐漸擴廣,當前中國碳減排制度已初步建立,但建設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是相關法律法規制度體系還有待健全,如原子能、水電等重要的碳減排領域尚缺乏專門立法。二是碳減排工作主要采取政府管控措施,如規定碳排放績效標準、設置市場準入退出規制等,這樣的措施會表現出管理成本高以及難以激勵企業碳減排。三是政策體系協同性不足。由于嚴格的碳減排往往會降低經濟增速,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從而并沒有嚴格執行中央政策,如河北鋼鐵企業空氣污染、山西苯胺泄漏等事件;碳減排工作涉及主體較多,容易出現權責不清、效率低的情況。四是碳交易市場還不成熟,價格發現作用尚未充分發揮。

結合國內外碳減排實踐經驗和教訓,未來在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進程中,一是要充分利用好市場化的減排政策工具,如碳排放交易、碳稅等。目前我國將碳交易作為實現碳減排的重要手段,尚未將碳稅納入國家碳減排措施中。碳交易適合排放點集中、易于監管的企業,對于眾多排放量小或不易監管的企業而言碳稅可彌補碳交易的不足。二是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建設與能源市場化改革同步進行。以電力部門為例,由于電力生產企業擁有市場壟斷地位以及我國的電價管制,碳排放交易、碳稅等市場化政策工具對壟斷電力企業的調控作用有限。三是健全能源與碳減排相關法案,以系統完善的碳減排政策體系保障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逐步實現。四是推動低碳技術創新。大力推動低碳、零碳、負碳技術研發,加強現有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應用。比如,2019年我國火電煤耗306.7G/kwh,發達國家火電煤耗270G/kwh,技術進步尚有10%至20%的提高空間。五是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及重點行業能耗降低。信息產業、智能產業、5G、互聯網、醫療交通共享等產業的快速發展有助于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通過政策和市場的引導促使化工、電力、石化、有色等重點行業的能耗持續下降。
123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