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2021年7月16日上午,口含“金鑰匙”的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
市場在萬眾矚目中終于呱呱落地了。
自2011年國家發改委批準在
北京、上海、湖北等七地開展碳
排放權交易試點至今,我國在
碳交易方面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但制約碳交易市場發展的制度短板也逐漸凸顯,碳交易市場發展不平衡
問題還很突出。這些都有賴于一個統一、高效、規范的碳交易市場的建立。通過
碳市場機制,有助于控制全社會碳排放總量,降低全社會
減排成本,獎勵低排放企業,促進低碳投資。
但是,在已有試點地區基礎上,建立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顯然不應是一個簡單的整合過程。我們追求的不僅僅是一個統一的大市場,而應該是一個高效的、具有活力的碳交易市場。碳市場存在的目的,或與其他交易市場不同。不是為了交易而交易,而是要通過碳交易形成溢出效應,來影響市場主體的排碳行為。碳市場的使命,就是要通過碳排放權的交易,發現碳排放權的價格、成本,以此對碳排放主體形成碳排放的約束和減排的激勵。
要真正發揮碳交易市場在推動碳達峰、
碳中和,實現綠色發展中的功能,就需要完善碳市場的價值發現、碳行為激勵與約束機制。至少有幾個問題必須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