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權期現貨市場應緊密配合、定位清晰、形成合力
碳排放權期貨
市場和現貨市場在功能定位、交易機制、參與者結構、監管理念、監管體系等方面均有很大差異。我們認為,當前碳
排放權現貨市場的工作重點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運行機制,在總量確定、配額分配、注冊登記、核查、清繳、抵銷、信息披露等各環節,形成相對穩定、透明的制度體系,確保現貨交易順暢;碳排放權期貨市場則是通過引入流動性實現公開透明的碳定價,并為控排企業提供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期現貨市場各司其職、歸位盡責、緊密配合,形成合力促進碳
減排。
三、市場規模和現貨制度體系是影響碳排放權期貨制度設計的重要因素
現階段發電行業已納入
碳市場,配額總量約40億噸,按照當前碳價50元/噸計算,名義市場規模約2000億元。參考過去八年碳排放權現貨交易試點情況,按照控排企業具有交易意愿的配額規模占配額分配總量的10%計算,約為200億元,這對于一個期貨品種來說,可供交割實物量相對較小。目前免費發放配額的發電企業2225家,數量也還比較少。隨著
水泥、電解鋁、
石化、
鋼鐵等控排行業逐步納入,預計配額總量將超過70億噸,控排企業數量將大大增加。總體而言,隨著更多控排行業納入,可交易的碳排放配額量不斷增加,都將有助于碳排放權期貨市場的功能發揮和穩定運行。此外,現貨制度體系的不斷優化和穩定將有助于碳排放權期貨合約制度的科學設計,我們非常期待碳排放權現貨市場不斷優化完善,為碳排放權期貨的適時推出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