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提出,預計各行業都將向綠色低碳轉型,在此情況下,金融機構如何防范化解轉型風險?
王遙:各國日益認識到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性,紛紛提出
碳中和目標,這為金融機構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進一步增加了其轉型風險。
對于監管部門而言,應做好氣候變化相關的風險研究與管理,以支持金融機構防范化解轉型風險。通過健全與國際接軌綠色金融標準體系、推進綠色金融領域的國際合作、完善金融機構監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加強綠色金融
政策激勵與支持、開展轉型金融研究及相關標準制定等方式,增強金融體系管理轉型風險和氣候變化風險的能力。
對于金融機構而言,一方面應做好環境信息披露工作,完善金融機構風險管理。日前,人民銀行發布《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方案》,“機構綠色金融制度制定及實施情況”一欄將氣候和環境風險壓力測試、信息披露、金融科技等議題納入評分。為此,金融機構通過建立綠色系統,對綠色產品、綠色產業客戶進行全流程跟蹤管理,對環境因子作出專業測算,將ESG納入投資決策流程,并應彌補綠色金融與氣候環境復合型人才的不足。同時,通過環境信息披露審視自身綠色金融、碳中和、環保工作,及時調整戰略適應
市場變化,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
另一方面,應開展環境風險分析和環境壓力測試工作。通過環境壓力測試,金融機構可以了解所面臨的環境和氣候風險的風險值,及時識別相關風險,實施適當應對措施。同時,開展環境壓力測試對投資的項目和企業進行環境分析和評價,可以引導金融機構減少對污染性和高碳項目(資產)投資、提升綠色投資偏好,以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