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視綠色金融的支持作用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綠色金融是滿足投資需求的重要途徑。“實現綠色低碳轉型,政府要制定清晰明確的目標和鼓勵性經濟金融
政策,向
市場和社會傳遞清晰的信號,建立穩定預期,發揮公共資金杠桿作用。企業要主動布局新產業、創新新業態、開發新產品,應用新技術,這些都離不開金融機構的支持。”謝振華表示。
上述金融行業人士也稱,在啟動不久的全國
碳市場中,金融機構嗅覺最敏感、反應最快。“碳”一旦有了價值,也屬于一種有價資產,同樣需要配置和管理。“金融可實現資源跨時間、跨空間的配置,碳市場特別需要金融資源介入,為能源企業提供更多配套融資服務、更靈活資產管理。但同時,量化項目的‘綠色’程度仍是一項
難題。從需求角度開發,很難實現可匹配資金投放的效率和準確度,要避免對項目‘漂綠’的做法。”
“我國擁有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綠色信貸市場、最大的碳市場,如果進一步做大做強綠色金融與碳市場,將能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
北京綠色交易所總經理梅德文提出,能源體系減碳是最重要,也是最難啃的“硬骨頭”,綠色金融手段則可加速這一進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撬動百萬億級投資,但這么大量的投資不可能憑空而來,也不會憑號召就能實現。每項投資都需要導向、算賬,算賬就必須有依據、需要碳市場給出信號。因此,碳市場既要滿足金融市場的基本功能,也需包括更多
衍生品交易,幫助企業及投資者實現跨期貼現、套期保值、合理套利與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