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LASG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俞永強入選了IPCC AR6第一工作組主要作者,與全球頂級的科學家一起完成了《報告》的撰寫。他警告說:“全球氣溫每提高0.5攝氏度,帶來的各種風險則會被不斷放大,也就是說,氣溫升高與風險是一個非線性的增加,甚至是幾何級的增加。”
“當前,全球遭遇的最大環境問題就是全球變暖,及其引發的各種極端天氣事件等?!敝锌圃捍髿馕锢硭毖芯繂T魏科告訴記者,“如何能夠有效地避免未來的全球變暖,改變未來的世界,需要COP26等這一系列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促使各國政府相互合作,為人類謀劃一個比較美好的未來?!?/div>
科學家的警告猶在耳邊,但6年的時間里,《巴黎協定》的落實卻一波三折。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2021年將繼2019年之后,成為有史以來二氧化
碳排放量增長第二高的年份。如果不采取有效行動,到2030年全球碳排放量預計將比2010年水平增加16%——意味著全球升溫至少3攝氏度,超過《巴黎協定》設定的2攝氏度紅線。
另一面,2015年簽署的《巴黎協定》仍有很多問題尚待解決。而某些國家的“不負責”也給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聯盟蒙上了一層陰影。
2017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給全球各國氣候變化領域的合作一次重擊。
“至關重要的是,世界等待行動的時間越長,限制氣候變暖和氣候變化的難度就越大。”中國綠發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周晉峰對COP26滿懷期待,“這是《巴黎協定》規定各國提高
減排目標的關鍵最后期限以來的首次會議。我們希望這次COP26是一個成功的大會,能最大限度地動員全球各方面的力量去參加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
時間到了2021年10月31日,人類命運再一次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是攜起手來共同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還是各自為政繼續走高排放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