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鋼:減碳路徑高質量發展
記者 李宇佳 白涌泉 沈陽報道
在我國31個制造業門類中,
鋼鐵業
碳排放量最大,
減排任務艱巨。面對“雙碳”目標,被稱為“共和國鋼鐵工業長子”的鞍鋼集團多舉措推進
節能減排降碳,探索“雙碳”目標下的高質量發展模式。
連日來,鞍鋼集團朝陽鋼鐵有限公司(下稱“朝陽鋼鐵”)的廠區內熱火朝天。在廠區一角,一個長480米、寬148米、高49米,占地面積相當于10個足球場大小的儲煤棚化封閉項目正在建設之中。據了解,這是
遼寧省目前在建面積最大的儲煤棚化封閉項目之一,預計明年4月末竣工,建成后將大幅減少儲煤的風耗和揚塵污染,改善廠區環境。
朝陽鋼鐵是鞍鋼集團的三級子公司,近年來該公司聚焦“雙碳”目標,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升級改造環保設備,向環保績效A級企業發起沖擊。據朝陽鋼鐵總經理田勇介紹,目前該公司一方面大幅壓低無組織排放,在
運輸儲存等環節盡力實現清潔運輸,另一方面縮短煉鋼流程,降低噸鋼綜合能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通過短流程煉鋼,可將綜合能耗壓減在噸鋼120公斤標煤左右,比長流程煉鋼的二氧化碳排放減少一半以上。”田勇說。
與此同時,朝陽鋼鐵逐步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從上到下嚴控能耗總量。“我們煉鋼廠的每個車間、每個小組、每個班組都下達降耗目標任務,并與員工績效直接掛鉤,比如噸鋼消耗多少鐵水和廢鋼,就決定了這個爐長50%的考核指標?!背栦撹F煉鋼廠廠長助理寧生龍說。
通過多方改革,朝陽鋼鐵效益大幅提升。目前,朝陽鋼鐵共有員工1984名,年產能達250萬噸;今年1月至9月實現利潤14億元,已超過2018年全年利潤總額。
朝陽鋼鐵的節能管控僅是鞍鋼集團推進節能減排的一個縮影。為創新構建與現代化企業相適應的節能減排管理規章制度體系,鞍鋼集團修訂了《鞍鋼集團有限公司節能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了各子企業作為法人主體的節能減排責任,分解落實到各廠礦區等生產單元,并納入鞍鋼集團子企業提質增效專項評價考核體系。同時通過重點工序、環節、用能設備的節能減排工藝應用與改造,全面發揮設備功能,提升用能效率。2013年至2020年,鞍鋼集團累計開展節能項目373項,投資額36億余元。
在“雙碳”
政策背景下,鋼鐵行業面臨巨大的低碳轉型壓力,鋼企加速布局低能耗產業轉型升級已成為重要發展戰略。早在2016年,鞍鋼集團就建立了碳核算體系,重點排放子企業每年根據要求編制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碳排放監測規劃等,如實報告碳排放數據信息,并配合管理部門開展
第三方/四方碳核查工作。
在今年5月27日于上海召開的世界鋼鐵大會上,鞍鋼集團發布《鞍鋼集團碳達峰
碳中和宣言》,承諾在2021年底發布低碳冶金路線圖;2025年前實現碳排放總量達峰;2030年實現前沿低碳冶金技術產業化突破,深度降碳工藝大規模推廣應用,力爭2035年碳排放總量較峰值降低30%;持續發展低碳冶金技術,力爭成為我國鋼鐵行業首批實現碳中和的大型鋼鐵企業。
8月鞍鋼、本鋼兩大鋼企重組,進一步推動鞍鋼集團在“雙碳”目標下的轉型升級步伐?!俺醪接媱澅蠕撹F行業提前一年,在2024年左右完成碳達峰目標?!卑颁摷瘓F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成旭介紹,目前鞍鋼的噸鋼排放量與全國行業平均值相當,而本鋼則高于平均值,重組后鞍鋼將推動節能減排技術向本鋼復制推廣,并合力研發新技術,向綠色冶金工廠轉型。
壓力與機遇并存
數據顯示,2020年鋼鐵行業煤炭消費量占全國煤炭消費總量的20%,是除
電力行業之外煤耗最大行業?!半p碳”目標背景下,我國鋼鐵行業將面臨“能耗雙控”和“碳雙控”的雙重約束,壓力與機遇并存。
一方面,我國鋼鐵行業工藝結構不合理、能源結構單一,且產業集中度低、綠色發展水平不平衡,綠色低碳轉型任重道遠。據了解,2020年我國前十位鋼鐵企業行業集中度僅為39.2%,高比例球團礦冶煉等節能降碳工藝技術僅少數企業能夠掌握,一些中小鋼鐵企業缺乏節能降碳意識和能力。
另一方面,行業和地方碳達峰及減碳行動規劃尚未完全出臺,鋼鐵行業節能降碳相關標準缺失,減碳工作缺乏頂層設計指導;高端
碳管理人才、創新性節能降碳技術以及配套資金支持的缺乏,使得行業節能降碳空間有限。據測算,以年產量400萬噸的鋼鐵企業為例,若要達到降碳30%的目的,需要投資約35億元,而目前我國缺乏相應的配套資金支持政策。
我的鋼鐵網資訊總監徐向春表示,當中國鋼鐵業進入
市場需求接近飽和、產能規模接近峰值、“雙碳”壓力不斷加大的新階段,兼并整合將是大勢所趨,也是解決行業
問題的關鍵之舉。
鞍鋼集團明確表示,將通過推進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產業布局及工藝流程,加快研發應用低碳冶金技術和前沿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布局新能源產業,提高氫能、太陽能、風能等綠色能源應用比例,以此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業內人士也指出,未來鋼鐵行業應加大龍頭企業對行業節能降碳、綠色轉型的引領和推進作用,由龍頭企業牽頭,籌備全球低碳冶金創新聯盟,搭建綠色低碳冶金開放共享合作平臺。同時應以國家宏觀政策為引導,以技術為支撐、以管理為手段、以考核為監督、以投入為保障,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科學指導鋼鐵企業實施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完善鋼鐵行業節能降碳監管體系,推動“雙碳”目標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