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
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
碳中和目標以來,各行各業紛紛響應,掀起了“低碳減碳行動”大潮。蒙草生態作為生態治理領域的科技型企業,圍繞國家“雙碳”目標規劃,以特色種業為抓手,將草原生態修復與草種、草產業發展、草原
碳匯開發緊密結合起來,為助力“雙碳”目標實現作出了積極貢獻。
將每棵小草的固碳能力發揮到極致
在“雙碳”戰略目標驅動下,碳匯已成為激活森林、草原、濕地、海洋、土壤等生態系統潛能、推動綠色轉型發展的重要支點。然而提到碳匯,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森林碳匯,而忽視了草原作為重要生態系統和自然資源的碳匯作用。公開數據顯示,我國草原生態系統的總碳儲量大約在300億噸至400億噸,草原土壤有機碳儲量約占草原總碳儲量的90%。從面積上看,草原面積也比森林面積更大。因此,草原碳匯大有可為。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院士于貴瑞介紹,草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雖然小草“一歲一枯榮”,但草地不同于森林,吸收的碳大部分經過根系分解,被固定在土壤中。經過長期積累,草地系統中的土壤存儲了大量的碳,如果不能對草原進行合理保護,這些已經被固定的碳儲量就有可能重新被釋放。因此,一方面要保護草原,維持草原現有的碳匯能力,另一方面要通過合理措施對退化草原進行修復,增加新的固碳能力,才有望提升碳匯功能發揮巨大作用。
但目前受過度放牧等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和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我國70%的天然草原發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那么對退化草原進行恢復就具有極大的碳匯潛力和碳匯價值。蒙草生態作為草原碳匯領域較早的參與者和實踐者,多年來精準修復草原、礦山、荒漠等生態類型3000萬畝,將科研成果轉化于應用實踐。
蒙草生態碳匯科技團隊在長時間評價篩選多種草原植物抗逆性的基礎上,選育鄉土植物和高固碳植物應用于敕勒川草原、烏拉蓋草原、烏珠穆沁草原等退化沙化草原修復實踐,將每棵小草的固碳能力發揮到極致。據悉,在
內蒙古呼和浩特,修復后的敕勒川草原,每年每公頃固碳1.5噸左右,它與我國2.645億公頃草原一起,每年實現固碳量約6億噸,在增強生態系統碳儲量、促進全球碳循環及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積極構建草原碳匯標準體系
我國草原面積廣袤,草原固碳潛力巨大,但草原碳儲量、固碳速率、固碳潛力以及碳匯計量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和標準化實踐還存在不確定性,這不僅與現代草業、草原生態保護修復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和高質量發展的需求極不相稱,也嚴重制約了草原碳匯在助力“雙碳”目標中的貢獻。因此,制定草原碳匯系列標準將為整個草原生態系統碳匯,特別是土壤植被碳匯的計量、監測、評價奠定良好基礎。
作為草原大省,內蒙古率先開展相關標準體系的制定工作,蒙草生態立足于當地豐富的草原資源,積極開發、儲備碳匯開發項目,取得了明顯成效。
記者了解到,蒙草生態在2010年就成立了內蒙古碳匯評估研究院,先后開展了呼倫貝爾、興安盟森林、草原、農田、濕地碳儲量評估研究,出版《碳匯概要》《呼倫貝爾市發展草地碳匯初步研究評估報告》《內蒙古興安盟林業碳匯初步評估報告》等,獲批呼和浩特科技局《敕勒川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碳匯功能提升》工程技術應用研發課題,其敕勒川退化草原修復項目獲內蒙古自治區零碳科技一等獎、全國零碳科技先鋒獎。
2023年3月,蒙草生態碳匯科研團隊承接內蒙古《草地固碳增匯
減排標準體系》包括《草原生態修復工程碳匯監測和計量技術規程》《草原礦山修復工程碳匯監測和計量技術規程》等共15項草原碳匯標準的起草和編撰,并通過專家評審,標準預計于2024年底完成。
2023年4月30日,生態環境部公開征集
方法學,蒙草生態編制《退化草原生態修復碳匯計量方法學》提報生態環境部。
接下來,蒙草生態碳匯科研團隊還將圍繞草原生態系統固碳參量的監測和計量,針對不同草原類型、利用方式及不同退化草原的生態修復,建立內蒙古草原碳匯標準體系,制定一系列對接國際、適合本區特點的標準,并開展草原碳匯監測、評估、計量試點建設,在全國草原碳匯計量標準工作中發揮示范作用。
綠色金融聚焦生態修復優質項目
事實上,草原生態修復工程往往投入大、見效慢,更需要金融活水的強力支持,而唯有綠色金融支持才能打下扎實基礎,引導更多資本流入綠色發展產業,實現經濟可持續循環發展。作為內蒙古民營標桿上市企業,蒙草生態也得到了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
自2018年以來,國開行內蒙古分行發揮開發性金融中長期、大額度的資金優勢,與蒙草生態合力攻堅生態環境修復與治理、生態產業扶貧、黃河生態大保護等項目。2019年蒙草生態又受國開行總行邀請參加了“農業企業走出去”企業座談會并于同年簽訂了《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在國開行的大力支持下,蒙草生態的業務穩步拓展,不斷積累項目建設和運營經驗,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同時,在原有生態業務的基礎上,蒙草生態不斷拓展創新業務。目前,蒙草生態已有“種業科技”“快樂小草”“小草數字”“土壤科技”等具有專項競爭力的創新產品,形成了“種質資源研究、繁育、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提高了現金流的穩定性和回款效率。
2022年獲評“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碳中和年度先鋒”,無疑是對蒙草生態20多年來在荒漠化治理、退化草原修復等生態實踐領域成果的肯定。集團旗下的碳匯公司已為多家客戶提供碳匯咨詢服務工作,并通過人社部教培中心、
北京綠交所、上海環交所學習培養了50余名
碳資產管理人員及
碳交易員,以提升碳資產交易、
碳減排開發與碳資產管理等核心業務能力。未來,蒙草生態將繼續利用區域優勢、先發優勢,加快草原碳匯項目的開發、儲備,圍繞國家“雙碳”戰略目標,抓住草原碳匯的行業發展機遇,深耕草原碳匯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