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主要的排放國家已經在做出示范
哪些國家最積極
世界最主要的排放國家已經在做出示范。
歐盟在“2030年氣候和能源一攬子計劃”中已明確闡明其
減排目標。而在11月APEC峰會期間,中美兩國在
北京共同發表《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承諾世界上最大的兩個
碳排放國將實施減排。
這份聲明意義重大。近20年前,世界上出爐了第一份氣候變化條約《京都議定書》,未能阻止令全球變暖的碳排放的增長,一大原因就是中美兩國的僵持不下。根據《京都議定書》的安排,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經濟體需大幅減少化石燃料的排放,而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則可以免除這項義務。但美國認為那只是“針對富國的不平等條約”,因此始終未能批準這份議定書。
外界認為,中美最新聲明的公布對其他國家進一步宣布減排計劃產生了示范效應,對于其他國家進一步減排計劃是催化劑。聯合國談判代表稱,他們相信,這一進展或許會打破氣候談判中的長期僵局,促使其他國家作出類似的承諾。
另一個積極因素在于,11月底,30個國家代表在柏林承諾為綠色氣候基金出資93億美元,用于資助發展中國家減排和應對全球變暖。這一承諾意味著發展中國家可以申報項目,申報期直到2015年底的巴黎大會之前。
這是國際氣候融資在短短5個月籌得的有史以來最多的資金,這一數額正朝著5年前在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制定的目標邁進,當時大會呼吁到2020年全球每年“調動”1000億美元,用于更大范圍的氣候融資。資金將平均分配給氣候變化適應和減緩兩方面,尤其是對于那些小島國和非洲欠發達國家等最易受影響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