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2023年氣候變化綠皮書發布會暨“雙碳”目標與全球氣候治理研討會在中國氣象局科技會議中心多功能廳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第15部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3):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
碳中和》。
發布會環節由中國社科院生態文明研究所張永生所長主持。聯合主編、中國氣象局陳振林局長在致辭中指出,自然與人類系統正面臨著氣候變暖帶來的嚴重威脅和挑戰,積極采取措施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意愿和緊迫需求,“雙碳”戰略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
“2023年極可能是全球有觀測記錄以來最暖的一年。2015年至2023年這九年,也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九年,未來五年全球平均氣溫將繼續再創新高。” 陳振林表示,今年夏季,我國京津冀地區經歷了歷史罕見的極端暴雨過程,對社會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極大影響。氣候變化
問題與人口、糧食、資源、環境、發展等問題交織疊加,氣候變化影響與風險的聚集、連鎖、放大效應明顯;從全球變暖到全球沸騰,人類面臨的氣候變化風險挑戰愈發嚴峻。國際社會已日益認識到自然與人類系統正面臨著氣候變暖帶來的嚴重威脅和挑戰,積極采取措施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意愿和緊迫需求。
聯合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王昌林副院長在致辭中指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必須保持戰略定力,立足國情,堅持先立后破。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關乎我國可持續發展,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堅持不懈地推進。當前我國正處于高質量發展動力形成的關鍵時期,綠色低碳轉型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部門的影響較大,需要立足我國實際情況,堅持獨立自主地把握實現目標的路徑和方式、節奏和力度,協調能源轉型與能源安全,優化調整產業結構,推動工藝、技術、裝備升級,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形成更加主動有利的新局面。
王昌林表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需要堅持問題導向,促進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融合發展。碳達峰碳中和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面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較多,需要強化問題導向,加強跨部門合作,促進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多學科聯合攻關,提出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
政策舉措,以準確、扎實的學術研究為黨和國家的決策工作提供更為精準、及時的有用建議,也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學理支撐。
綠皮書副主編、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巢清塵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陳迎研究員介紹了綠皮書的主要內容。特邀作者代表、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駐會副主席劉澤洪做“全球能源包容公正韌性轉型--方案與實踐”主題發言。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袁佳雙主持“雙碳”目標與全球氣候治理研討會環節。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原副主任馬愛民、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李政、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IPCC第一工作組原聯合主席翟盤茂、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碳中和戰略中心副主任譚顯春研究員分別就氣候變化綠皮書進行了點評發言。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副所長莊貴陽研究員總結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