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国产精品影视,免费日韩av在线播放,中文字幕2区,超碰在线94,亚洲男人的天堂网,日韩av免费在线观看

加快升級擴容 充分發揮碳市場作用

2024-7-17 11:22 來源: 南方日報 |作者: 王慶峰

  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滿三周年。根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披露的數據,三年來,“碳價”從48元/噸漲到87.05元/噸,這充分說明全國碳市場價格發現機制顯現了作用,越來越多企業認識到了碳排放權的價值,增強了“排碳有成本,減碳有收益”的低碳發展意識。

  什么是碳市場?簡言之,是指碳排放權交易形成的市場,它交易的不是碳或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權(排放額度)。在我國,碳市場大致可分為強制碳配額交易市場和自愿碳交易市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典型的強制碳市場。其運作方式是,由政府確定一個碳排放總額,并根據一定規則將碳排放配額分配至企業,這種排放配額放在碳市場上,就變成了商品。如果一家企業的排放額度有盈余,就可以在市場上出售獲益。如果有的企業實際排放量比較大,則需要從市場上購買額度。

  在經濟學上,人們把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全球氣候變暖稱為負外部性,即本應由私人承擔的成本變成了全社會的成本。如果企業造成污染卻不用支付任何補償,那么這家企業就會變本加厲;而如果把溫室氣體排放視為一種歸屬明確的權利,那么企業就需要進行權衡,把排放損失計入成本之中。全國碳市場可以發揮市場在碳排放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市場化機制對環境負外部性進行校正,實現“誰污染,誰付費”的效果。國際上也普遍認為,碳交易有社會減排成本低、效率高的優勢。

  建設統一的全國碳市場,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綠色化、低碳化發展的重大制度創新。我國很早就提出了建設全國碳市場,早在2011年,就有7個省市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目前已順利完成了兩個履約周期,覆蓋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1億噸,納入重點排放單位2257家,已經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從實際效果來看,全國電力行業減碳成本直接降低了約350億元,為“雙碳”目標實現、推動全社會綠色低碳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總的來看,中國碳市場總體表現比較穩健,也有很多需要進一步建設和完善的地方。比如,行業和參與主體不夠豐富、碳排放數據質量不高、市場活躍度不足等。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只將發電行業納入了管理范圍。而我國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發電、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紙航空等八大重點行業,這些行業占到了國內二氧化碳排放的75%左右。市場上早有聲音呼吁,優化配額分配方式,逐步擴大行業覆蓋范圍,不斷豐富交易品種、交易主體、交易方式,激發市場活力。

  今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按照相關要求,生態環境部已經對其他重點行業的配額分配方法、核算報告方法、核算要求指南、擴圍實施路徑等開展了專題研究評估論證,今年上半年更是發布了鋁冶煉行業、水泥熟料行業的碳排放核算、報告與核查指南的征求意見稿,此舉被視為碳市場擴容的強烈信號。可以預見,加快推進升級擴容將是下一步的重點工作。面向未來,還需立足現實推動高標準碳市場建設,繼續在擴大規模、統一規則、激活市場上下功夫。

  “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不僅是突破已有資源環境瓶頸的重要方式,更是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堵點卡點的重要途徑。對企業來說,也應該抓住時機,把倒逼節能減排轉化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動力,早日找到綠色發展的新引擎。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