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球變暖為顯著特征的氣候變化進一步加劇,會帶來什么挑戰?
或許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冰川融化,北極熊失去自己的家鄉;干旱、洪澇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導致農作物減產、生態系統被破壞。
然而,氣候變化不僅造成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也會加劇空氣污染,導致更高的健康效應。
氣候危機也是健康危機
在剛剛過去的9月,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聯合12部門發布《國家氣候變化健康適應行動方案(2024—2030年)》,直指“人類的生存、生命和健康正在受到極大挑戰”,闡明氣候危機也是健康危機。
“通常人們認為氣候變化是一個生態環境、經濟社會方面的話題,但是,我認為氣候變化其實對人類的健康有非常大且負面的影響,沒有一個國家能從中幸免?!笔澜缧l生組織總部環境、氣候變化與健康司司長瑪麗亞·內拉告訴中國環境報記者。
長期以來,世界衛生組織都在研究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瑪麗亞·內拉表示,作為21世紀最嚴峻的健康挑戰之一,氣候變化已經導致死亡率、疾病負擔和人口流離失所的上升。
首先,氣候變化干擾了衛生服務的正常提供,加劇了瘧疾、登革熱、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統疾病等健康
問題。
其次,氣候變化還使熱浪、臺風和洪澇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率上升,進而影響勞動生產、限制戶外體育活動,對老人、
兒童、孕婦等脆弱人群或低收入人群影響較大,在極端高溫或空氣污染嚴重的情況下影響尤為明顯。
不難發現,氣候變化對衛生系統和公眾健康的綜合影響,凸顯了增強氣候適應能力的重要性。
這份3500余字的行動方案,明確了氣候變化健康適應行動策略,分階段設置工作目標,提出了10項氣候變化健康適應行動重點任務,包括強化氣候變化健康風險、脆弱性和適應能力動態評估,提升氣候變化健康風險防范和綜合干預能力、增強應對氣候變化衛生保障能力、增強健康與公共衛生系統氣候韌性、加快氣候變化健康適應科技創新、推進氣候變化健康適應全球行動等。
“(我們)非常高興看到中國出臺專門的行動方案,推進氣候變化健康適應行動,這一舉措格外及時?!爆旣悂啞壤f,行動方案強調衛生健康部門跟能源、生態環境、氣象、
交通運輸等部門的合作來共同應對氣候變化,這是非常好的??绮块T合作將確保衛生健康部門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協同效應,促進能源、農業、水資源等領域之間的健康共同收益?!?/div>
能源轉型關乎人類健康
人類應對氣候變化的途徑主要是兩類,即減緩和適應。通常來說,減緩和適應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健康是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減緩和適應,對衛生領域來說意味著什么?
瑪麗亞·內拉認為,減少化石能源使用,實施可持續性的城市的規劃,形成有韌性的衛生體系和長期健康的食品系統對人類健康至關重要。
“增加清潔能源使用,減少化石燃料燃燒,全球每年可減少700萬與空氣污染密切相關的疾病導致的過早死亡。人們擁有更好的膳食,每年也會減少大約500萬的死亡。此外,建立早期的預警機制系統,可以對于一些瘧疾、霍亂等重點疾病進行監測。”瑪麗亞·內拉說。
不少專家認為,改善空氣質量需要清潔能源,清潔能源行動是改善空氣污染的保障,兩者密不可分。近年來,我國在大氣環境治理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這與能源等綠色低碳轉型有很大的關系。
能源供應轉型能帶來哪些好處?
空氣質量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升。根據《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近10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1209億元,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推進清潔取暖。截至2023年底,北方地區清潔取暖面積較2016年底增加107億平方米,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PM2.5濃度較2016年分別下降41.1%和30.6%,重污染天數分別減少61.2%、41.8%。
“清潔能源轉型的速度越快,會降低非傳染性疾病的產生,也對降低與空氣污染相關的傳染性疾病的產生,對我們的健康越好。”瑪麗亞·內拉說。
實踐證明,我國不僅在能源轉型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實踐做法,還為全球綠色發展提供了新動能。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積極拓展綠色能源領域合作,為所在國提供了清潔、安全、可靠的能源供應方案。
瑪麗亞·內拉表示,中國在清潔能源轉型等科技創新領域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成功的經驗可以與其他國家進行分享。全球都在關注中國,并希望中國在這一領域發揮更加關鍵的領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