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春節里,冬筍是
浙江人家餐桌上一道必吃的美味。隨著“冬季第一鮮”的熱銷,浙江省杭州市余杭西部山區的“毛竹之鄉”百丈鎮的冬筍走進了千家萬戶。與往年相比,今年的百丈冬筍有點兒不一樣——冬筍包裝盒上粘貼了竹筍
碳標簽。
據了解,百丈竹筍碳標簽是全國首個毛竹筍碳標簽,主要由百丈竹筍碳標簽字體、每千克竹筍
碳排放量、可掃描二維碼以及百丈低碳吉祥物“百筍寶”組成。消費者只需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便能清晰地了解到冬筍在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情況。
一枚小小的竹筍碳標簽,不僅承載著百丈鎮的減碳成績單,更傳遞了該鎮在低碳建設方面的創新與實踐。
自2021年被納入首批省市低零碳試點鄉鎮以來,百丈鎮圍繞“科學方法算碳,科技賦能管碳,綠色生活降碳,林業經營增匯”4個核心理念,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低零碳鄉鎮建設路徑,以實際行動展現著鄉村振興的新面貌。
在低碳發展中,百丈鎮半山村與浙江農林大學開展校地合作,首創村級尺度碳排放測算方案,并發布了首個村級
碳中和發展白皮書以及全鎮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報告。
在半山村實現“零碳村”的基礎上,百丈鎮將測算工作擴展至全鎮6個行政村,跟進發布了碳中和發展白皮書。目前,鎮域全口徑
碳匯量6.6萬噸、碳排放量4.1萬噸、碳中和指數1.60,GEP達到22億元。
基于科學測算方案,百丈鎮重點打造了“碳管家”智慧監測平臺,通過整合供電、水務、規資等各類基礎數據和終端設備采集的數據,形成了村級尺度數字化管碳系統。同時,百丈鎮還推出了首個低碳版村規民約和家庭“碳積分”制度。村民們參與踐行的碳
減排行為會被核算為積分,可以用于兌換生活用品等實物獎勵。
此外,百丈鎮還著力解決竹林拋荒
問題,通過與余杭區文旅集團合作,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全鎮域5萬畝毛竹林的流轉工作,建設啟用了全區首個毛竹初級加工點。這一做法不僅提高了竹林資源的利用率,提升了竹林碳匯能力,還為村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2024年11月,百丈鎮泗溪村向377戶農戶發放了首批毛竹林經營權流轉補助金,總金額約141萬元。
未來,百丈鎮將繼續貫徹“碳鄉融合”理念,進一步建設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引進更多竹產業項目,培育竹產業鏈共富工坊,完善從種植養殖到竹設計、竹文創再到竹文旅的產業鏈,實現低碳建設與增匯增收的協同并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