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擴圍工作,從2023年4月起,組織近60家單位積極參與擴圍專項研究工作,在此基礎上夯實了擴圍的數據基礎、制度基礎和硬件基礎。目前,各項準備工作已就緒。
一是推進歷史數據治理。通過梳理2013年以來發電、
石化、
化工、
建材、
鋼鐵、
有色金屬、
造紙、民用
航空等行業年度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共收集8個行業、10個年度、6000余家重點排放單位
碳排放報告合計約8萬份。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制定了解決碳排放數據質量
問題的針對性舉措,為科學合理制定年度配額總量和分配方案、核算報告核查指南奠定了基礎。
二是開展專項研究。分行業分專題深入研究分析關鍵問題,綜合評估各行業納入碳
市場的成熟度。經評估,綜合考慮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要求、產業發展情況、減污降碳貢獻、數據基礎、應對國際碳壁壘等因素,明確將鋼鐵、
水泥、鋁冶煉作為首次擴圍的行業。碳
排放權交易市場將在現有發電行業基礎上,新增企業約1500家,覆蓋碳排放量新增約30億噸。
三是廣泛征求意見并凝聚共識。多次征求有關部門、各省級人民政府、有關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專家和公眾意見,及時吸收各方意見并做好溝通說明。組織開展
政策宣貫和能力建設,推動企業建立完善內部碳排放管理制度。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鋼鐵、水泥和鋁冶煉企業迫切希望盡快納入,特別是碳排放管理水平高、綠色低碳優勢明顯的企業意愿更加突出、態度更加積極。
四是編制一攬子政策文件。印發實施《方案》,明確擴圍總體要求和重點工作任務。發布了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報告和核查指南等6項技術規范,建立了三個行業核算報告核查政策體系。編制了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年度配額總量和分配方案,下一步將按程序征求各方意見后印發實施。目前,各項政策制度設計工作已基本完成。
五是優化升級基礎設施。根據工作需要,對管理平臺、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功能進行了升級改造,保障碳排放核算報告核查、配額分配、配額清繳、市場交易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2月底以來,我們組織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的900余家企業開展了相關平臺功能測試,通過“實彈練兵”幫助企業熟悉市場規則,同時進一步完善系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