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為何成了“大老虎”的溫床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十八大至今年4月初,中紀委網站共發布了124名國企高管被查處的信息。124人之中,從行業來看,能源領域占比最高,達到25%。石油、煤炭、天然氣、
電力等能源領域毫無意外地成為國企高管腐敗的高發區。
政治與經濟雙重體制的逆向擠壓是國企腐敗高發的動因。一方面,國家對國有企業的監管依舊是以行政化手段為主,自上而下的公權力對國有企業起到決定性作用,而國企正是依賴這種公權力,獲得民營企業無法企及的超額壟斷利益。
另一方面,國有企業具有
市場經濟主體的屬性,在國家監管、社會責任與公益目的極度弱化的情況下,多元化的經濟行為和經營方式又成為其謀取私利的重要途徑??梢哉f,國企腐敗源自這兩種制度的改革不到位引發的制度負作用,以及國企在這雙重制度環境下的定位缺失引發的內在負動力??梢?,這兩種制度體系的逆向運行的必然產物就是國企腐敗。
此外,監督和被監督同為一體,那么權利在無約束的情況下只能滋生腐敗。正如蔣潔敏、宋林這些國企高管,本是銳意進取、經營企業的好手,但是在政企不分的大環境中誤判形勢,最終淪為官商勾結,落得功名盡毀的下場。正是有了如此的腐敗官員,手中一邊掌握著行政權力,一邊掌握著企業經營,國有資產流失也不足為奇。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對此表示,相較而言,石油、電力系統的結構都很簡單,而企業體統很龐大,是典型的壟斷性企業。此外,這類企業都是公共服務性企業,與生活密切相關。不得不承認,這些領域的國企管理相對比較封閉,因此更容易滋生腐敗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