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余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尤其是減少二氧化
碳排放(碳
減排)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逐步成為
航空業焦點
問題之一。中國民航敏銳地意識到減排與發展的關系問題,密切跟蹤、參與相關事務。近日飛友科技發布的《中國民航碳排放報告2024》就盤點了全球
碳減排及航空業相關事務進展,回顧中國民航
節能減排成效,并用數量圖表展示中國民航碳排放基本現狀,并對中國民航的未來展開暢想和展望。
航空碳減排宏觀背景與國際治理
過去兩年《中國民航碳排放報告》的未來展望中, 反復圍繞逆全球化、債務纏繞、可持續發展三個核心主題初探航空業未來發展的挑戰。本年度報告開篇將圍繞這三個核心方面進一步展開討論,試圖比較全面、更為深刻地揭示這三大核心元素對行業遠期的重要意義,希望廣大行業中高層從業者能夠獲得啟發,,客觀理性審視行業面對的嚴峻形勢,在關鍵時間做適當研判和決策。報告還系統梳理了全球航空碳治理的最新趨勢,重點分析了包括國際航空碳抵消和減排計劃(CORSIA)、歐盟碳
市場等關鍵機制的演變方向,并深入探討了可持續航空燃料(SAF)在全球范圍內的發展態勢和
政策支持。
民航雙碳路線圖展望
影響航空碳排放的核心因素包括:航空器制造技術、空中
交通管理和航空公司運行優化、機場及相關基礎設施建改造、替代燃料四大方面。報告對前三方面做適當分析討論,搜集盤點目前各方面努力攻克的技術方向、推廣實施狀況,及應用效果等。通過這些分析,可初步建立中長期航空碳減排趨勢目標概念,為行業各方提供關注重點和指引。
環境、社會、治理(ESG)框架下的民航業
近些年來,作為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重要框架和范式,ESG已成為全球共同語境。報告詳細介紹了ESG的相關概念和發展情況,通過不同視角呈現我國在ESG領域的一些行動和實踐,并以ESG分析框架考察中國民航業的發展與未來。
報告在過去兩年觀察基礎上密切關注中國航空市場結構變化,在飛機機隊運行、碳排放結構特征方面發生的變化,及對未來趨勢產生的影響。結合宏觀環境分析,數量分析已逐步證明時下的國際航空市場已經發生質的變化,寬體機運力在國際市場消納不足,加劇了國內航空運力供給過剩的情況,結合2024年末主要航空公司加速退出寬體機機型,報告保持未來中長期中國航空碳排放增速顯著放緩、國際航空碳排放峰值已現的預判。
為更好的銜接民航“雙碳”和客戶之間的互動,報告通過飛友科技CAPSE平臺開展了民航“雙碳”調研活動,捕獲需求端對民航低碳發展的認識和期望,為行業低碳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信息輸入。此外,本次報告優選了航空公司和機場有代表性的節能減排案例,以此為窗口展示中國民航在低碳發展方面的積極行動,也期望為行業各方提供良好借鑒,共同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
未來展望
《中國民航碳排放報告》持續推出三年間,均提出未來需關注的重大環境變量,希望引發行業各界人士深度思考。據報告負責人介紹,自發布以來已有眾多行業人士訪問飛友科技官方網站獲取報告,獲得了較高的行業關注度。行業普遍認為,當下面臨的形勢極為復雜,碳減排是本報告中心議題,碳減排本質上是發展問題,面對復雜難測外部環境,更需要站在行業外更高的視角部審視自身發展,努力認識行業新發展格局,在眾多不確定性因素尋找發展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