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全國碳
市場價格放量下跌。截至8月29日收盤,全國
碳市場綜合價格為69.3元/噸,較上月最后一個交易日下跌4.39%。
復旦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價格方面,全國
碳排放配額(CEA)8月的日均收盤價為71.39元/噸,相較于7月的日均收盤價73.57元/噸下跌約3%。8月碳價呈波動下行走勢,從月初的72.43元/噸逐步運行至月末盤中低價69.23元/噸,跌破70元/噸的整數關口。
成交量方面,8月CEA日均成交量為55.26萬噸,相較7月的50.71萬噸上漲約9%。除8月7日和22日外,各個交易日的成交量均超過25萬噸,其中三個交易日成交量突破百萬噸,碳市場交投活躍度持續攀升。
從上述研究中心的模型預測來看,9月份,全國碳市場價格仍將下行。具體為:2025年9月CEA買入價格預期為68.46元/噸,賣出價格預期為72.38元/噸,中間價為70.42元/噸;買入價格指數為171.15,下跌3.92%;賣出價格指數為163.31,下跌4.81%;中間價格指數為167.03,下跌4.38%。
8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加強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加快建設全國統一碳市場的重點任務和行動路線圖。
《意見》明確指出,加快建設全國統一的碳市場,有計劃分步驟擴大實施范圍、擴展參與主體。到2027年,全國碳
排放權交易市場基本覆蓋工業領域主要排放行業,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額總量控制為基礎、免費和有償分配相結合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生態環境部近日在發布會上透露,接下來將深入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根據行業發展狀況、降碳減污貢獻、數據質量基礎、碳排放特征等,有序擴大強制碳市場的覆蓋行業范圍。建立預期明確、公開透明的碳排放配額管理制度,明確市場中長期碳排放配額控制目標,逐步由強度控制轉向總量控制。配額分配方式由免費轉向免費和有償相結合,有序提高有償分配比例。加強對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市場的指導和監督管理,建立定期評估和退出機制,不再新建地方或區域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在提升碳市場活力方面,生態環境部透露,將聯合金融機構探索開發與碳排放權和核證自愿
減排量相關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建立碳質押、碳回購等
政策制度。同時,穩妥推進符合要求的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
在提高管理水平,生態環境部透露,將嚴格規范碳排放核查,完善重點行業核查技術規范。壓實重點排放單位履行碳排放核算與報告的主體責任。加強碳排放數據質量全過程監管,嚴厲打擊各種弄虛作假行為。將研究完善相關法律
法規,不斷夯實碳市場建設制度基礎,為加快建設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全國碳市場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