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国产精品影视,免费日韩av在线播放,中文字幕2区,超碰在线94,亚洲男人的天堂网,日韩av免费在线观看

氫能產業正從試點探索轉向有序破局

2025-9-8 11:06 來源: 經濟參考報

  綠氫項目總產能占全球比例超過50%,制氫成本不斷降低,逐步貫通氫能制取-儲運-應用全流程……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召開的2025氫能產業發展大會上,數百位院士專家、企業負責人、行業主管領導共同聚焦政策導向、前沿技術、市場趨勢、產業鏈協同等領域,共商氫能產業發展大計。其中,“我國氫能產業正從試點探索進入有序破局的新階段”成為行業共識。

  氫能是能源轉型的重要載體,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之一。展望未來,業內人士認為,“十五五”時期綠氫的市場需求規模有望達到240萬噸/年至430萬噸/年,氫能產業將加速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針對當前制氫成本較高、終端消納能力不足、儲運難度較大等短板,還應加強綠氫相關技術研發和應用,超前謀劃全國氫能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促進區域間協同發展,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加強國際合作,不斷推動氫能產業發展。

  “電氫協同”催生氫能無限潛力

  在能源結構轉型和“雙碳”目標引領下,國內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產業迅速發展,新能源消納問題隨之而來。氫能作為能源轉型的重要載體,恰好可以通過電解水制氫將多余的風光電能轉化為氫氣儲存,同時綠氫可以用來發電,不僅減少棄風、棄光現象,還能平滑電力輸出。

  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雷憲章表示,在能源綠色轉型路徑中,繼節能降耗改造、終端用能電氣化之后,氫能替代可以作為第三條能源轉型路徑,特別是在熱能燃燒、重型交通工具等難以實現電氣化的領域,實施綠色氫能替代的必要性更加凸顯。

  “近年來,我多次推介‘電氫協同’模式,呼吁以綠色氫能替代作為電氣化的一種重要補充手段,為建設新型能源體系補全‘最后一塊拼圖’。”雷憲章說,歸根到底是要借助綠氫這一能源轉換載體,逐步實現風光新能源對傳統化石能源的替代。

  業界人士認為,氫能將是我國未來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能源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氫能產業將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

  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邊廣琦在會上介紹,今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已明確將氫能納入能源體系管理,要求“積極有序推進氫能開發利用,促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邊廣琦介紹,截至2024年底,我國已建成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產能在全球的占比超過50%。其中,三北地區氫能產業發展迅速,一批項目建成投運,逐步貫通了氫能“制取-儲運-應用”全流程,發揮了較好的示范作用。

  氫能產業規模化拐點有望到來

  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黨委委員、總經濟師王勐介紹,“十四五”時期,在制氫方面,國內綠電制氫項目眾多,成本下降趨勢明顯;儲氫方面,多元技術同步推進,存儲效率顯著提升;輸氫方面,以氣氫拖車應用為主,同時管網輸氫在多地開展示范;用氫方面,交通領域實現率先突破,化工領域發展前景廣闊。

  “氫能產業已經實現技術和產業鏈的自主可控,形成一定產業規模,具備加速推廣條件。”王勐預測,2025年前后是氫能行業發展非常關鍵的時期,即將迎來市場的規模化拐點。

  作為綠氫示范高地,內蒙古氫能全產業鏈發展可圈可點。以包頭市為例,在制氫端,內蒙古華電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當地草原風光基地發出的綠電,生產低成本綠氫,純度高達99.999%;在儲氫端,包頭充分利用當地富集的鑭、鈰稀土資源,自主研發固態儲氫材料,建成200臺套固態儲氫系統示范裝置;在輸氫端,加快建設190公里純氫長輸管道;在用氫端,多元應用場景正在走進現實,氫能重卡商業化運營加快落地,多家工業公司投運天然氣摻燒綠氫示范項目。

  同時,新疆寧夏甘肅吉林等地依托風光資源與政策支持,綠氫項目也在快速發展。其中,中國石化新疆庫車項目是全球最大光伏制氫項目,年產能2萬噸;國家電投吉林大安風光制綠氫合成氨項目是國家清潔低碳氫能示范工程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百大工程,推動化工領域深度脫碳。

  “隨著技術不斷創新,綠氫成本將趨近灰氫成本。”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叔賢以包頭市為例進行預測,當地制取綠氫的成本在幾年內有望降至12元/千克,屆時氫能市場需求量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十五五’時期,國內綠氫需求規模為240萬噸/年至430萬噸/年。”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院長助理兼辦公室主任彭爍君表示,在項目布局方面,內蒙古、東三省、新疆宜開展基地化可再生能源制氫布局;在基礎設施方面,將重點建設由內蒙古至京津冀魯的長距離輸氫管網,同時規劃建設由內蒙古至陜西、寧夏、山西的輸氫管網,以及由蒙東及東三省至上海的綠色甲醇專用航道。

  產業突破仍面臨多重挑戰

  目前,我國氫能產業正從政策驅動轉向政策和市場雙輪驅動。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副院長楊雷表示,預計未來5年,氫能將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針對產業發展趨勢,王勐提出五點展望:一是中國產核心裝備將實現平價突破;二是氫源供給平穩向綠氫替代轉變;三是跨區域氫輸運載體多元化;四是氫及氫基燃料逐步助力電力行業深度脫碳;五是平價氫交通成為氫能規模化應用的先導場景。

  多位業內人士同時指出,產業的系統性突破仍面臨多重挑戰,包括可再生能源制氫成本較化石能源制氫仍然較高;產業鏈協同不足,存在綠氫下游承購商不明確及制造商產能過剩風險;儲運技術及儲氫基礎設施有待加強等。

  我國目前主要是使用網電制氫,但網電制氫成本很難降下來,關鍵還是要就地消納光伏、風電的余電來制氫,也就是離網制氫。不過,新能源電源波動性和化工生產所需穩定性之間,存在天然的耦合難題,柔性制氫技術成為行業難點。

  部分企業正在進行探索突破。“我們的柔性制氫基于六大核心技術、三大核心設備,實現了制氫系統與風、光、儲、網等多種能源形式及多種應用場景的柔性融合,構建了靈活、高效、友好的綠電制氫系統。”陽光氫能董事長彭超才說。

  彭超才強調,當前綠氫項目面臨下游承購商不明確及制造商產能過剩風險。據有關機構預測,到2025年全球電解槽廠商產能將達105GW,超過綠氫項目需求量,存在產能過剩風險。

  為推動氫能產業健康發展,楊雷等業內專家建議,一是加強綠氫相關技術研發和應用,重點支持高靈活性電解水制氫、光解水制氫等前沿技術研發,提高綠氫生產效率和經濟性。

  二是超前謀劃基礎設施布局,統籌規劃全國氫能基礎設施網絡建設。鼓勵多種儲運技術并行發展,建立安全高效的氫能物流體系,并推動氫能與電網、天然氣網融合發展。

  三是區域協同發展,制定全國氫能產業布局規劃,促進區域間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建立跨區域乃至跨國氫能交易機制,實現資源高效配置。

  四是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健全氫能產業標準體系,完善財稅、金融支持政策。建立碳定價機制,提高綠氫市場競爭力。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氫能治理。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